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测绘学   372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1019篇
海洋学   22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渔山列岛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为了解渔山列岛保护区内潮间带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1982年和2010年的3个季节(春、夏、冬)在渔山列岛进行潮间带软体动物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体动物时空差异,以Brey经验公式计算分析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P值,P/B值)。结果表明,年际间物种食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982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单齿螺(Monodonta labio)、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42.88%,2010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覆瓦小蛇螺(Serpulorbis imbricata)、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75.96%。1982年,年均栖息密度为2758ind/m2,年均生物量为2100.26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240.04g/(m2·a),年均P/B值为0.63a–1;2010年,年均栖息密度为699ind/m2,年均生物量为1101.85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94.82g/(m2·a),年均P/B值为0.55a–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年际间差异显著(F=5.761,P0.05),季节间和潮位间差异都不显著(F=0.135,P0.05;F=2.076,P0.05),P/B的值较低,表明该海域软体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2010年的P/B值(0.55a–1)低于1982年的P/B值(0.63a–1),表明近30年来群落结构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地域人地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乡村空间重构成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后生产主义”语境下,乡村空间研究开始出现消费转向、社会-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多功能、全球化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成为西方乡村空间研究的热点;国内研究主要基于乡村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展开乡村空间重构过程—机理—调控研究以及微观视角下农户经济空间行为研究;当前,中国乡村空间重构呈现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学转型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组织与政府、企业、个人等其他主体之间的空间-权力关系成为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视角。政治经济地理学及“社会-空间”二元辩证法为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乡村空间重构研究应系统整合空间生产、主体能动性、土地资本化、社会关系网络、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农户地理等政治经济学、地理学理论,强化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要素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响应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多要素多维度的乡村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变规律研究、乡村社会空间再生产研究、能动性视角下乡村劳动力空间生产研究、政府政策制度与城乡空间治理体系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3.
Using western immunoblotting, we obtained 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 induction data and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tissues from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uring thermal and immune-challenged stresses. This is probably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tressors on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in shrimp.HSP70 was prominently induced in hepatopancreas and gills, but not in muscle, eyestalk and hemolymph, when the shrimp were exposed to heat shock and Vibrio anguillavium-challenged stresses. Cold shock and WSSV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levels of HSP70 expression in all tissues examined. HSP70 induction was greatest after 2 h exposure to heat shock stress, which was elevated after acute heat shock exposure of 10℃ above ambien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4.
U–Pb age, trace element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zircon were analysed for a metasedimentary rock and two amphibolites from the Kongling terran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Yangtze Craton. The zircon shows distinct morph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ost zircon in an amphibolite shows oscillatory zoning, high Th/U and 176Lu/177Hf ratios, high formation temperature, high trace element contents, clear negative Eu anomaly, as well as HREE-enriched patterns, suggesting that it is igneous. The zircon yields a weighted mean 207Pb/206Pb age of 2857 ± 8 Ma, representing the age of the magmatic protolith. The zircon in the other two samples is metamorphic. It has low Th/U ratios, low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variable HREE contents (33.8 ≥ LuN≥2213; 14.7 ≤ LuN/SmN ≤ 354) and 176Lu/177Hf ratios (0.000030–0.001168).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zircon 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garnet and under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conditions. The metamorphic zircon yields a weighted mean 207Pb/206Pb age of 2010 ± 13 Ma. These results combined with previously obtained Pala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ages suggest a c. 2.0 Ga Palaeoproterozoic collisional event in the Yangtze Craton, which may result from the assembly of the supercontinent Columbia. The zircon in two samples yields weighted mean two-stage Hf model ( T DM2) ages of 3217 ± 110 and 2943 ± 50 Ma,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ir protolith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Archean crust.  相似文献   
5.
徐州土壤多环芳烃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江苏徐州黄棕壤进行不同深度层位多环芳烃含量的定量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多环芳烃在土壤深度剖面中的地球化学迁移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多环芳烃在徐州土壤剖面中主要集中在地表0~20 cm内。其中低环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迁移能力较强,4~6环等高环化合物相对较难迁移,主要残留于地表生态系统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海岛和海岸带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对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韩建交30周年和“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为契机,通过对中韩无居民海岛及海岸带发展管理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韩两国在发展管理方面的异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居民海岛方面,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为基本制度框架建立管理体系,韩国通过综合立法建立管理体系,海岛不合理利用是两国存在的共性问题;韩国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宣传,中国更加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分类。在海岸带方面,两国均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但在实施程序上采用不同的方式,韩国由中央政府主导并交由地方政府实施综合管理,中国在综合管理体制下交由地方政府自行主导。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促进两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焦卫东 《台湾海峡》2005,24(3):304-309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在处理海岛生活污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鼓浪屿目前污水水质、水量的特点,采用土壤渗滤高度水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染物经过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具有不产生污泥,运行简单,氮磷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1Introduction 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 are facultative heterotrophs that can utilizelight for photosynthesis. These unique-functioningbacteri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marine environ-ments, such as coastal waters (Shiba et al., 1991…  相似文献   
9.
苏北盆地中古生代油气勘探具有50年的历史,在收集前人资料分析基础上,对苏北盆地和黄桥二氧化碳气田及朱家墩天然气田生储盖体系的地质特征及成藏要素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典型成藏模式;认为苏北盆地虽然只是苏北—南黄海盆地古、中、新生代盆地的一小部分,但其幔源"古生新储"二氧化碳气田和常规"古生新储"天然气田的发现对于海域南黄海盆地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pH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u mol·L-1 的胱氨酸降低了离子交换率E(%);(2)与未加有机物相比"S型曲线"左移0.95个pH单位;(3)随着胱氨酸浓度的增加,离子交换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