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狄乾斌  赵晓曼  王敏 《海洋通报》2020,39(2):160-168
旅游生态效率是反映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双向效应(bi-effect)的重要判断指标。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我国东部沿海18个主要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18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中等水平,平均值处于0.727~0.894,阶段特征明显,呈现前期平稳发展,中期下降,后期回升的发展趋势;(2)各城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显著,分为下行风险型,持续成长型,稳定型和波动型4种发展类型。平均效率值最高为天津,最低为三亚;(3)分解效率均值中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4)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已经成为阻碍滨海旅游生态效率进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海洋水产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海洋的世纪,关于海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缓解陆域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存空间等方面的危机。然而,海洋虽作为蕴藏有巨大资源财富的“聚宝盆”,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诸如海上石油泄  相似文献   
3.
海洋产业结构和海域承载力之间存在多种耦合匹配关系,其匹配程度是影响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准确地定量化评价这种匹配关系是准确把握海洋产业结构是否失衡的关键环节。文章将海域承载力引入海洋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首先对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域承载力定量化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测度辽宁省海域承载状况与海洋产业结构水平的匹配度,探讨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海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匹配度数值较高,二者之间存在较匹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借鉴有关区域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维状态空间法对海域理想状态承 载力以及现实的承载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海域承载状况仿真预警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山东 海域承载状况进行了仿真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域 1996-2010年处于超载状态,但其承载状况逐年好转;在资源环 境子、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处于“高发展”情景下,2015年山东海域将达到弱可持续发展状态;BP 神经网络用于海域承载状 况的仿真预警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2005-2011年省域就业人数,从全域和局域角度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理集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呈东、中、西梯次递减的"半环状"发展格局,并存在显著性的地理集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和地理集聚现象;房地产业在2008年和2011年存在明显的地理集聚现象;不同行业局域上存在聚类和异常值的省区分布有所不同;不存在地理集聚现象的三类行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科技5个子系统组成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名,并将其分为4组。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子系统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贡献情况有所不同,从计算变差系数看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变化幅度较小。运用R/S分析法预测在2012—2021年期间,沿海地区的差距先缓慢增大后缓慢减小。最后,从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能力、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999-2010年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波动较大;1999-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2004年之后大体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等级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城市基础设施效率研究是科学评价基础设施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MaxDEA软件,运用DEA模型,对2006—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ESDA方法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研究结果显示:①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增长趋势,并且高效率等级城市也在均速增加,逐渐改变以规模投资为主,技术效率缓速提高。② 空间分布特征鲜明,大致呈现东高-中低-西高的分布格局,具有多数分散,小部分集中的特点。③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空间关联集聚范围出现了位移,热点分布与其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分析我国海洋经济的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与演变对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在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劳动生产率的特点基础上,文章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计算我国沿海地区1997—2014年海洋经济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并进行σ-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差异呈现倒V字形走势,1997—2005年呈现σ-发散,2005—2014年呈现σ-收敛。采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测度表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劳动生产率地区内差异占总体差异的比重达80%以上,而地区间差异比重较小,环渤海经济区地区内差异最大。分阶段对我国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进行排名并观察演变过程。提出提高我国海洋经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建议:一是努力提高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二是促进海洋产业合理布局,努力提高传统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三是统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比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探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实例应用研究,提出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演变轨迹,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