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海洋学   3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介绍了深海观测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在此项技术上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套深海观测平台技术的设计构想以及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海洋能发电装备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性能测试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综合分析目前我国海洋能发电装备研发现状以及海洋能发电装备测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能发电装备现场检测平台设计方案。主要介绍了现场检测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系统构成。该方案使得设计出的现场检测平台能够满足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能发电装备功率特性和电能质量特性的测试需求。被测海洋能发电装备可以是已进入实海况示范试验阶段的全比例尺或小比例尺工程样机。  相似文献   
3.
用于遥感测温的双通道红外辐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遥感温度测量的、且与目前大多数星载红外遥感器波段相一致的双通道红外辐射计。该辐射计采用碲镉汞做为探测器。它可用于温度测量,其同步测量数据可用于星载红外遥感器的定标和数据的真实性检验。本文介绍了总体方案、精度计算及光、机、电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极地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极地海洋环境监测只能采用船基调查方式在南极夏季进行,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的支持下,设计研制了极地近岸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包括温度、盐度、深度、pH、有效光合辐照度(PAR)、氧化还原电位(ORP)、叶绿素、海流等在内的生态要素及动力要素进行自动长期监测.该系统布放在南极长城站近岸海域,获得了大量...  相似文献   
5.
海上试验场是公益性科技支撑平台,是我国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仪器设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兴海,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试验平台。国外海洋发达国家对海上试验场的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国内由于对试验场的建设起步较晚,虽然与海洋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做出了许多工作。国外发达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先进水平,是与重视海洋科学技术观测和试验基地的建设密不可分的。文中将对国内外海上试验场建设现状予以概述,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于太阳紫外辐射测量传感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阳紫外辐射的测量原理,为了提高入射光学系统的余弦响应特性而设计的余弦漫射器,以及等效辐射平面位置的计算方法。设计了适用于海滨浴场等场所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传感器的光学系统结构,研制了试验样机,开展了相应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文章论述国内和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资源量、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在顶层规划、关键核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技术示范应用、成果转化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针对用于赤监测的一种光谱测仪器-海水灌类和悬浮物浓度测度仪,介绍相关的设计原理与相关的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9.
海洋环境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洋环境航空遥感为主,介绍了国内外现状,可见光,红外,紫外,微波遥感的理论基础及相应的遥感器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同时,对卫星遥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能用于大容量海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在线富集技术以及所研发装置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并重点介绍了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自动分配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在不中断海水水样提供的情况下.实现大容量海水水样处理的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