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鳍笛鲷亲鱼培育及产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控温、营养强化的方法培育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亲鱼 ,并结合激素诱导使其在1周年内每个月不间断产卵。实验亲鱼454尾 ,培育成活率为96% ,共采卵147150×104粒 ,平均每尾雌鱼年产卵量为541.0×104粒 ,人工催产卵的受精率为40 %~86.2 % ,自然产卵的受精率为68.3%~91.2%。  相似文献   
2.
毕加索小丑鱼(Picasso clownfish)因其皮肤中的白色斑块分布杂乱抽象而得名,同时也由于其白色斑块的形成无规律性和稀缺性,属于名贵的小丑鱼,因此,解析毕加索小丑鱼的皮肤白斑形成机制,可以为毕加索小丑鱼的人工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3种体色毕加索小丑鱼的背鳍和臀鳍之间的身体相同部位3种色块(黑色、...  相似文献   
3.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芪、甘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后收集备用)对小丑鱼血清、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变化及不同用药方式对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复方中草药“XCY-1”可使小丑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第21 d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达到最高值,其中20 g/kg剂量组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小丑鱼的免疫能力;肠道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在各取样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胰蛋白酶和AMS活性高于其他剂量组,20 g/kg和4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LPS活性最高。复方中草药“XCY-1”药浴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体外杀灭结果显示:4 h内,50 mg/L药物浓度即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400 mg/L药物浓度即可杀灭全部幼虫;当药物浓度达到800 mg/L时,3 h内幼虫全部死亡。不同用药方式防治小丑鱼刺激隐核虫病:实验分为4组,A组20 g/kg剂量组,口服无药浴;B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50 mg/L进行药浴;C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100 mg/L进行药浴;D组为对照组,仅投喂基础饲料。结果显示:实验第6 d,A、B、C三个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1.1%、53.3%、57.7%、0,药物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药物处理组每片鳃上仅有0~2个滋养体,对照组每片鳃上滋养体数量是用药组65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XCY-1”可以提升小丑鱼血清、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对刺激隐核虫病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0 g/kg剂量组、投喂时间14~21 d时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开发无公害、环保型天然植物源杀虫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精子的激活特点、超低温冷冻方案筛选、短期保存、受精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5℃、比重为1.018的海水对赤点石斑精子具有最佳的激活效果,活力为(82.50±4.18)%;在进行超低温冷冻时,选择距离液氮面7 cm的高度进行降温,获得冻后活力为(65.83±3.76)%,显著高于1、3、15 cm 的处理组(P<0.0001),利用冻存液 B(含30 g/L 海藻糖、10%DMSO 的生理盐水)冻存赤点石斑精子,冻精活力为(67.92±3.96)%,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冻存液(P<0.05);通过优化的方案(冻存液B,7 cm高度)冻存得到精子可获得较好的受精效果,受精率为(74.55±4.31)%,而相应的鲜精受精率可达(87.42±4.63)%,二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短期保存的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在4℃环境中保存约两周后活力降低为0。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乐云 《台湾海峡》2004,23(3):341-346
使用5种不同的饵料,投喂全长6.72mm的点带石斑鱼,分析和比较不同饵料的营养成份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饵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在48.8%~72.8%之间,粗脂肪含量在5.4%~10.3%之间,相差很大,但点带斑鱼幼鱼均能正常生长,且存活率无明显的差异.对5种饵料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的含量之间的比例,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比其含量本身更加具有明显的影响,DHA与EPA相对含量的比值为6.3的1组,其幼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比值为1.73~2.75的其他4个饵料组。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在厦门湾采集表层沉积物,应用改进的化学试剂连续分级浸取法(SEDEX)法对其中的弱吸附态磷(Ads-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灰石及钙结合态磷(Ca-P)、碎屑态磷(De-P)和有机态磷(OP)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合沉积物的环境参数,讨论了各种形态磷的地球化学行为。Ads-P、Fe-P、Ca-P、De-P、OP和总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9.80μg·g-1、148.69μg·g-1、14.07μg·g-1、136.89μg·g-1、91.97μg·g-1和401.41μg·g-1。研究表明,沉积物中的TP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小;Ads-P和Ca-P含量主要源于海区内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De-P、OP和Fe-P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Ca-P、De-P和OP与重金属(Cu、Pb、Cd和As)具有化学耦合作用,在沉积过程中,可能具有相似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斜带髭鲷仔鱼活力及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nitensRichardson)仔鱼进行饲育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斜带髭鲷仔鱼的活力、摄食及存活率有明显影响。盐度为24,29,34的3个实验组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分别为9.77, 9.83和8.62,而盐度为14,39,44的3个实验组仔鱼的存活系数则分别为4.19, 3.50和1.65,方差分析显示,前3个实验组与后3个实验组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3个实验组的摄食率明显高于后3个实验组;仔鱼孵出后至第8 ;前天,前 3个实验组的成活率为65% ̄85%,高于后 3个实验组的0 ̄20%。  相似文献   
8.
9.
斜带髭鲷人工催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带髭鲷(HapalogenysnitensRichardson) ,隶属于石鲈科髭鲷属 ,系浅海中下层鱼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 ,且市场销路好、价格高 ,近几年深受福建、广东等地广大网箱养殖户的青睐。1995年以来 ,一些单位和不少的个体育苗场相继开展了人工繁殖、育苗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但有关报道很少 ,在亲鱼培育、催产及人工育苗方面的技术尚不成熟 ,作者于1998~2000年进行了亲鱼的培育及人工促熟催产实验 ,并取得较好的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以期为斜带髭鲷大规模的人工育苗提供有关的基础数据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养殖效率,了解温度、配对方式与数量、养殖密度等对膨腹海马生长、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雌雄数量比对膨腹海马亲本产苗量的影响和不同培育密度对膨腹海马苗种生长、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腹海马亲鱼适宜的繁殖水温范围为16.0~19.0 ℃;膨腹海马雌雄鱼比例控制在1∶1、2∶3的范围内繁殖效果最佳,产苗量相对较高;膨腹海马苗种生产的早期阶段(30日龄前),最适培育密度为0.50~1.00尾/L,中期阶段(30~60日龄),最适培育密度为0.25~0.50尾/L。本研究为膨腹海马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