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栅格空间信息定量化的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湖南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利用栅格数据结构为主的数字环境模型,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数字高程模型迭加分析,研究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探索适合以山高坡陡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山区生态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属一般. 总体环境状况东南部好于西北部,河谷盆地优于山地. 研究表明,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具有数据采集快速、客观,评价和制图自动化,评价结果空间定位精度高,直观性与实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特征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存在着城市空间格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重复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发展措施,确保环湖区内城镇体系的持续,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专家分析,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湖南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全方位拓展态势,引进项目和企业,已重点转向战略投资和大项目、大企业,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餐饮业、交通、能源、城建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楚雄  赵浩  谢炳庚  李忠武  李科 《地理学报》2021,76(8):1865-1881
基于价格扭曲效应拓展资源错配模型,使用中国285个城市2004—2017年的工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损失,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年均贡献率为10.05%,已与能源错配并列成为继资本错配之后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重要贡献者。② 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呈现“先小幅下降,再大幅上升,后较大幅度下降”的时序变化特征,但总体趋于上升,损失值介于1.10%~2.48%之间,纠正土地资源错配,中国现有城市的工业GTFP有望实现年均2%左右的再增加;东、中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呈现出与全国层面类似的变化特征,西部地区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整体保持高位,总体稍有下降,东部地区是中国城市工业发展的主要阵地,其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主导着全国层面的城市工业GTFP损失变化。③ 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空间格局呈连片集聚化的发展特征,城市工业GTFP损失较高和高等级省份的数量有所增加,逐渐集中到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损失低和中等等级省份的数量相应减少,逐渐集中到长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的总差异呈缩小态势,三大地区内城市工业用地配置效率不均衡是土地资源错配导致中国城市工业GTFP损失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中西部地区内城市工业用地配置效率不均衡是主要原因,近年来的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三大地区间城市工业用地配置效率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外经验可知,地质灾害保险机制对于提高灾民的防灾意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保障灾民灾后的经济恢复,安凇人已、等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是我国经济的顽疾,迄今仍深受重复建设之害。如我国虽然钢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轿车用钢板、冷轧薄板、家电用板等10多个品种仍需进口。再如能源利用,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湖南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炳庚  李晓青 《热带地理》1994,14(3):243-249
本文论述湖南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百度贴吧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联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百度城市吧主题帖的累积截面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优势流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流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联系特征。结果表明:①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贴吧网络联系密度为77.74%,大部分城市间存在比较普遍的网络联系。② 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可划分为全域、普遍、较多、一般、较少伙伴型城市等5种类型,环鄱阳湖城市群缺少全域和较多伙伴型城市,城市网络联系不如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活跃。③ 长江中游城市群尺度上尚未形成绝对意义上的主导型和次级主导型城市,仅有武汉与长沙表现出了主导型城市的雏形,整体城市网络联系层级结构不是十分明晰。④ 按照主导性、控制力的强弱,长江中游城市群已基本呈现“一主两副三中心五节点”金字塔型的城市网络联系格局,武汉为大区中心城市,长沙和南昌为大区副中心城市,株洲、九江、宜昌可认为是各子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岳阳、黄石、襄阳、衡阳和景德镇应定性为各子城市群的控制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精准扶贫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春腊  黄嘉钦  龚娟  谢炳庚 《地理科学》2018,38(7):1098-1106
基于地理学视角,运用省域尺度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从扶贫标准、扶贫方式、扶贫主体等方面,探寻中国精准扶贫存在的省域差异,并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省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在扶贫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扶贫标准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扶贫标准较低;在扶贫对象识别上,各省在结合自身精准扶贫实践的基础上实施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扶贫识别方法;扶贫方式方面,各省不同程度实施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主体上,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省内各级政府对行政区域的扶贫为中国各省域精准扶贫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尺度下交通对空间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宏观与微观尺度下,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通对空间流动性的影响,借鉴物理学中动能与势能转化理论,构建了单一城市的流动性测度方法,并基于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电子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以全国285个设区市和典型市域——赣州市为研究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交通流是空间流动性最显性的表现,与时间、空间及距离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空间组织形式—流动空间。② 不同尺度下交通对空间流动性的影响表现不一:宏观尺度下,交通的改变使区际流动空间得以生成,相互依赖程度也随着流动性的增强而增强,微观尺度下,交通的变化改变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③ 全国主要设区市陆路交通网密度呈阶梯状分布,中心城市和交通变化量最大的城市流动性最大,交通的变化对设区市的流动有明显的正向带动作用,对市域内人流的迁移与扩散、功能区的范围扩展与方向迁移、精英空间的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