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地面观测中,利用相关记录对照及记录本身的变化规律避免错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库车坳陷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库车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层序划分进行了研究.库车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非对称型坳陷型盆地,主要物源在盆地的北部.划分了13个三级层序,三个层序组,反映了三个大级别的旋回.最大湖侵期为阳霞组中上部,与当时有一个明显的气候变热期相一致.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中期为曲流河-三角洲环境,后期为三角洲和浅湖环境,中期有短暂的海泛发生.影响侏罗纪湖平面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条件、河水的流入以及海侵的影响.在中侏罗世早期、晚期的最大湖侵和海泛的短暂时期,形成了厚层的烃源岩分布.库车坳陷侏罗系虽然砂体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企业网络发育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分析企业网络的发育和完善程度出发,探讨影响网络创新能力的因素。文章指出,网络发育程度与创新能力(创新数量、创新发生的频率)是正相关的。从宏观上讲网络越密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联系越有效、网络联系越稳定、网络自我更新能力越强、网络的开放性越强、网络越能根植于当地的良好的区域环境,越容易激发创新;从微观上讲,网络中行为主体的学习能力越强,其创新发生频率越高,创新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1303 Hongton M=8 earthquake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and isoseismal of the earthquake are studies.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andard earthquake intensity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the abnormal damag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is found, so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b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tectonics, site condition and basi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n the ground motion generated by earthquake source and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near source also a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n seismic zonation, anti-earthquake desig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ding produced by the abnorm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re discussed.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important fundamental research “The Basic Research of Important Project in Damag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t project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Anti-earthquake Structure Research” from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during the 10th Five-year Plan. Contribution No. 04FE1008,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利用测井资料快速求得岩石可钻性级值的计算机方法。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快速做出连续的地层可钻性剖面图。室内微钻头可钻性试验和江汉油田现场应用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是可以投入油田现场应用的。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分析法的角度对武汉市水系网络、道路网络、绿地网络及其复合网络构成的景观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总体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区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等级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道路网络和绿地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都明显好于水系网络,相比较而言,三网复合网络都有比独立网络更好的连接度,分区统计结果显示,主城区复合网络的三项指标均处于最高,网络连通度最好,分等级统计结果显示,等级道路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均高于全部道路网络,等级水系和等级绿地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均低于全部水系和全部绿地网络。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天然抗污损活性化合物,以抗硅藻附着活性为导向,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对分离自海绵的芽孢杆菌UST050418-715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抗硅藻附着活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活性物质结构。从菌株UST050418-715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种具有抗硅藻附着活性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环(L-亮氨酸-反式-8-羟基-L-脯氨酸-)、(2)环(L-缬氨酸-L-脯氨酸)、(3)环(D-脯氨酸-L-亮氨酸)、(4)环(L-脯氨酸-D-亮氨酸)、(5)环(甘氨酸-L-脯氨酸)、(6)环(L-苯丙氨酸-顺式-8-羟基-D-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反式-8-羟基-L-脯氨酸-)。说明海绵附生芽孢杆菌UST050418-715代谢产物中存在大量环二肽类化合物,可以帮助宿主海绵实现对硅藻附着的化学防御。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b值与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了中国大陆5个地震活跃期和4个地震平静期的b值。地震活跃期的b值明显比地震平静期的b值低,地震活跃期的b值为0.72~0.76,平均为0.75,地震平静期的b值为0.86~1.06,平均为0.97。截止到2000年3月,第五轮回的活跃期b值为0.87,介于地震平静期与地震活跃期的平均值之间,明显高于地震活跃期的b值。因此,中国大陆从1 988年开始的第五轮回的地震活跃期可能还没有结束,还可能发生较大的(7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w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EPA) generated by main shocks and their strong aftershocks of 21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7 occurred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offing of China during 1966~2002. The result shows that EPA of strong aftershocks usually exceed that of main shock for 76.2% earthquake sequences and EPA of more than 50% strong aftershocks are greatly lar-ger than that of main shocks in large area,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damage produced by strong aftershock into account in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d the seismic design.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元素含量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东北诺水河地区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Ca、Mg、Sr、Ba和U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为期一年(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监测,结果发现:(1)各监测点的元素含量变化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但不同的监测点之间、不同的元素之间季节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反映了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2)对于2011年9月的强降水事件,河水的元素含量明显受到稀释作用影响,而洞穴内水体尤其是池水的元素含量变化明显较弱,这反映了洞穴上覆地层对外部降水事件的缓冲作用,特别是洞穴内池水由于存在更复杂的影响机制,其对外界的降水事件的响应最不敏感;(3)在所有监测点,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均表现出冬春季节相对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的特点,可能反映了水岩相互作用和大气沉降活动是影响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的主要机制。这对该地区岩溶洞穴沉积中的Sr含量(或Sr/Ca比值)和87Sr/86Sr比值作为研究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强度变化指标的观点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