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生态补偿的基本语义进行解析,提出了一种以损失性境遇与补偿关系域为基本元素的分析模式。强调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必须物质与价值层面并举,且以前者为指归。生态补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深层机理与准则还有待深入研究,才能指导生态补偿在经济、法律等其他层面的正确认识与实践。指出生态效益价值计量与生态补偿没有实质性的联系;“生态效益补偿”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观念或概念。补偿标准基本的考量在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一面,不在效益一面;既实现生产者剩余又实现消费者剩余,是合珲补偿的基本前撂。  相似文献   
2.
指出生态补偿标准的关键或实质是空间选择与分配问题,并根据国内生态补偿项目运行的独特环境,围绕补偿效益这一内在目标,分析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分配的重要性;论述与比较了国际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动向;结合一个生态公益林补偿配置的研究框架,指出了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空间优化配置的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态补偿内涵的深入分析,首先把生态补偿的概念区分为人际补偿和人地补偿2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并指出其研究意义;其次,利用1986-2005年福建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通过EKC曲线模型分析福建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得出现阶段福建省总体环境状况仍处在污染继续加重的结论,并对其原因做了简要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所得结论,运用人际补偿和人地补偿的概念框架,参照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福建省环保投入的合理数额、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人地补偿必须注重时空合理配置和其效率有赖于入际补偿机制创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概念框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生态补偿内涵的深入分析,首先把生态补偿的概念区分为人际补偿和人地补偿2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并指出其研究意义;其次,利用1986-2005年福建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通过EKC曲线模型分析福建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得出现阶段福建省总体环境状况仍处在污染继续加重的结论,并对其原因做了简要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所得结论,运用人际补偿和人地补偿的概念框架,参照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福建省环保投入的合理数额、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人地补偿必须注重时空合理配置和其效率有赖于人际补偿机制创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对生态补偿概念及两个研究层面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态补偿的基本语义进行解析,提出了一种以损失性境遇与补偿关系域为基本元素的分析模式.强调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必须物质与价值层面并举,且以前者为指归.生态补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深层机理与准则还有待深入研究,才能指导生态补偿在经济、法律等其他层面的正确认识与实践.指出生态效益价值计量与生态补偿没有实质性的联系;"生态效益补偿"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观念或概念.补偿标准基本的考量在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一面,不在效益一面;既实现生产者剩余又实现消费者剩余,是合理补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福建省长泰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剑斌 《山地学报》1999,17(3):270-274
系统分析和评价长泰县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系统的要素特征,概括长出泰PRED的六个综合特征及其对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备的影;提出7个重点建设产业、生态领域;最后,以景观生态学观点阐述长泰PRED协调发展的空间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自然环境相对独立,且有着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取得较大成效,生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福建自然生态环境有其特殊的潜在脆弱性,经济发展的模式还比较粗放,资源浪费与局部环境污染的问题仍较突出,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在几个不同时间尺度下,由于人类活动的主导作用而引起的演变过程与演变特征.指出大时间尺度的基本演变趋势是原生性生境不断萎缩与农业(农田)、森林、城镇等许多人工生态系统的不断扩张、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强烈干扰.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第六次党代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大省作为全省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大举措_“建设海洋大省”主要是基于福建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而提出来的。对自然条件进行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以达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顺利地完成“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目标。下面对建设海洋大省的自然条件作一初步评析。一、优越的自然条件论述福建省建设海洋大省的优越自然条件,不能只笼统地大讲“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等,而应与其它沿海国家或地区相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洋世纪必然来临的立场,从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态势及海洋经济大省的内涵出发,论证建成海洋经济大省对福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突出和特殊的重要性。亦即,在福建省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加速海洋开发,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之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一、21世纪是海洋经济大发展的世纪当今的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五大难以克服的问题。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资源的无止境的消耗造成了陆域生存空间的日益有限和陆域资源的日渐衰竭,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在这个严峻的事实面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