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玉淑  邓国  黄仪虹 《气象学报》2003,61(3):323-333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计算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判据和涡层不稳定判据。结果表明 :降水期间大气低层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积聚 ,在这两类不稳定条件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涡层不稳定的维持对此次降水过程中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环境场 ,具体的计算分析还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低涡扰动的发展 ,是造成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范宇恩  陈静  邓国  陈法敬  刘雪晴  徐致真 《气象》2019,45(12):1629-1641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自2014年建立了区域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其使用的侧边界扰动由全球集合预报系统动力降尺度得到。为深入了解侧边界扰动对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基于15 km水平分辨率的区域集合预报模式,使用动力降尺度方法和尺度化滞后平均法(scaled lagged average forecasting,SLAF)设计构造了两种侧边界扰动方案,并开展了2015年7月共6天的集合预报试验,利用集合均方根误差、集合离散度、连续分级概率评分、离群值、Brier Score及相对作用特征曲线面积等概率预报检验方法进行了多方面检验,分析了两种侧边界扰动方案对区域集合预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侧边界扰动方案(DOWN)的扰动总能量在各垂直层次均大于SLAF方案,使得边界上前者的离散度大于后者,集合扰动增长更为合理;对于等压面要素和地面要素,DOWN方案的离散度、Outlier、CRPS等评分优于SLAF方案,反映了DOWN方案构造的侧边界扰动更加合理;在降水概率预报技巧方面,SLAF方案在评分上具有一定优势,但评分的提高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认为两种方案对降水预报的改进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
The 2.5×2.52 gridded ECMWF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diagnose the genesis, development and dissipation of typhoon Dan by calculated stream function, velocity potential and vapor budget. It is shown in the result that when typhoon Dan moved westwards, water vapor mainly came from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oundaries, with most of it was transferred by the easterly flow south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fter Dan swerved northwards, water vapor mainly came from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typhoon, and the vapor came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Indian Ocean. The transfer of water vapor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 especially the level of 925hPa, at which the most intensive transfer belt was located.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 of typhoon Dan, there was great water vapor change as indicated by stream function, velocity potential and vapor budget, which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vap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hoon Dan.  相似文献   
4.
前言我国南方和西南煤田特点是,不稳定、层次多而薄,顶板软硬不均、夹矸多、媒质酥软等。这些恃点给钻探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钻进过程中保证煤心质量就成为突出的问题。历年来,煤田钻探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三面红旗照耀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突出政治,质量第一,在提高煤心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六三年于湖南湘潭交流总结了有关打煤经验,编写了‘南方不稳定煤层钻进工艺和保证质量措施’一文,对我国煤田勘探保证  相似文献   
5.
对2020年7月22日山东半岛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开展观测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局地降水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背景和中尺度降雨的诊断。WRF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极端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过程短时降水强度大且局地性强,在时空上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降水发生在北抬副热带高压与华北低涡底部之间的西南气流中,强低涡与低空急流是影响此次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西南急流为本次暴雨过程极端水汽的主要输送载体;在弱高空辐散场下,从地表延伸至500 hPa高空的深厚低涡是造成本次暴雨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时空演变特征与中尺度云团变化一致,与暴雨的发生直接相关。低涡、低空急流和副高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低涡加强发展,低涡南部有暖湿气流入流,北部有干冷气流流入,比湿梯度基本呈现为自南向北递减分布,是典型的伴有低空急流的中尺度低涡流场分布;低涡辐合及其与副热带高压边缘强风速带的共同作用,导致强垂直运动发展并维持,是造成本次山东半岛极端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NCEP GDAS资料和观测降水资料,应用HYSPLIT轨迹追踪模式,对2016年7月25日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背景、大气河在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暴雨前后的演变特征以及暴雨水汽来源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下,东北冷涡、鄂海阻高、日本以东的低压、高低空急流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过程中有两条源于西太平洋的大气河,一条经我国南海区域向北继而向东北延伸,核心水汽通量极强,另一条经东海、黄海向北输送,两条大气河的湿层均十分深厚。通过大气河的输送作用,热带地区的暖湿水汽直接输送到中纬度地区,为此次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南来的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环流的偏北干冷气流汇合,在暴雨区附近产生了强烈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动力抬升机制。水汽轨迹追踪表明此次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有西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和欧亚大陆,低层水汽主要由偏南大气河输送,中层水汽主要来自于西南大气河。  相似文献   
7.
台风Dan(9914)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ECMWF 2.5°×2.5°的再分析资料,用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以及水汽收支对台风Dan(9914)在形成、加强和减弱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Dan西行期的水汽主要从西边界和东边界流入台风,水汽主要是来自于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对水汽的输送;转向北移后则以西边界流入的水汽占主导作用,水汽主要是来自南海。台风Dan的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一般在925 hPa有最大的水汽总收支。在Dan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由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表示的水汽通量输送和辐合也有明显的变化,表明水汽输送和辐合在Dan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集合预报增长模繁殖扰动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玉华  何光碧  陈静  邓国 《高原气象》2011,30(1):94-102
在建立区域AREM模式增长模繁殖(Breeding of Growing Modes,BGM)集合预报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静态扰动(初始随机扰动、扰动限定)和动态扰动方法,利用2008年7月20日强降水个例,分析了不同类型扰动对强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和动态扰动都对中尺度暴雨预报具有积极的作用,扰动都不同程度地...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tests the impacts of cloud-induced mass forcing on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omaly associated with torrential rains caused by Typhoon No.9914 (Dan) by using fine model simulation data outputted by the Fifth-Generation NCAR / Penn State Mesoscale Model (MM5). The diagnost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MPV anomaly region, which i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 MPV from 600 hPa to 300 hPa in the vertical, roughly coincides with the precipitation at their synchronous stages either in position or i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maximum positive MPV area of Dan is located mainly between 600 hPa and 300 hPa,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orrential rain cases. Further analyses also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positive MPV anomaly increased or de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an, and the positive MPV anomaly may also be served as a tracer to indicate the evolu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有:与火山岩有关的铜矿、与断裂活动有关的热液脉状铜矿、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铂钯(铜、镍)矿等矿产。成矿条件分析表明,弥渡苴力地区具有较好的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