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夏南海季风低压发展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热带有限区域σ—坐标六层初始方程数值预报模式对1979年6月下旬一次南海季风低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例南海季风低压的发展对大地形不敏感,与南海台风的数值试验结果不同.削减湿度场的试验表明,季风低压的发展与大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湿度减小,季风低压发展缓慢甚至发展不起来.积云对流过程及其潜热的释放对季风低压发展有显著影响,它使得低压区的上升运动加强.改变低压南侧的西南风强度,导致水汽及能量输送的减小,不利于低压的发展.低压的发展主要由积云对流所驱动.  相似文献   
2.
简述多重外推线性预测方法及原理,并用多重外推线性预测方法研究巴颜喀拉山、柴达木两个地震带未来百年地震活动分期。  相似文献   
3.
初夏华南两类季风槽的对比研究——1.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层非线性平衡模式及动能平衡和能量转换方程对华南两类季风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陆上类风的无辐散部分引起的垂直运动是基本的,而大尺度凝结加热和积云对流加热引起的垂直运动有很大的增幅作用,海上类垂直运动场主要靠弱积云对流维持。两类季风槽内辐散风的动能制造及次网格尺度效应都是主要的动能源,而无辐散风则引起负的动能产生。两类季风槽内都有一致的正斜压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个西行路径的南海季风低压进行了合成结构分析,结果发现它在热力结构与动力结构方面均与台风(包括其前期的热带低压)和印度季风低压有很大不同。降水区主要集中在低压东北部100—200公里处。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黔东南蓝莓花期灰霉病的滋生和大范围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更好地为灰霉病的防治和蓝莓生产提供决策参考,根据近10 a灰霉病的发生程度,确定其分级指标,结合黔东南蓝莓主要种植区的麻江县宣威镇光明村龙崩、龙山镇乌卡坪和丹寨县兴仁镇自动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对灰霉病发生程度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重点分析蓝莓花期灰霉病重度发生年的2014年、2016年和2019年4月气象要素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蓝莓开花期与灰霉病发生所需气温条件基本一致,最适宜气温均为15~20 ℃。降水引起的高湿条件是蓝莓灰霉病发病的决定性条件,灰霉病发生程度与空气相对湿度、降水日数和白天降水日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灰霉病发生等级随降水日数和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加重。当降水日数>22 d、且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3 d,同时白天降水日数>11 d、白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3 d 时,灰霉病感病率可达50%~70%,即中—重级感染程度;当降水日数>23 d、且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1 d,同时白天降水日数>16 d、白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9 d时,灰霉病感病率可达70%~90%,即重级感染程度;当平均相对湿度>88%,且持续时间达11 d以上时,可能诱发大范围中—重度灰霉病发生;当平均相对湿度>90%,且持续时间达到14 d以上时,可能诱发大范围重度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黔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更好地指导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利用2015—2021年黔东南地区16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和41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 mm·h-1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黔东南短时强降水频次有逐年增加趋势,[20,40) mm·h-1量级的短时强降水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其余量级年际变化较大。(2)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主汛期4—9月,6月最多,5月次之;年际变化相对较小的是5月、6月、7月和8月,各月短时强降水量级均以[20,40) mm·h-1量级最多,主要出现在5—8月,以6月出现频次最高。(3)短时强降水主要以[20,80) mm·h-1量级为主,且日变化频次均呈双峰形势,以傍晚至凌晨时段出现最多,中午前后出现的频次次之,具有夜间发生的显著特征。(4)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特征,短时强降水高发区与雷公山、月亮山迎风坡、喇叭口等特殊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共和地震前长波辐射短期异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述应用卫星长波辐射资料研究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的方法原理。报道1994年以来共和中强地震的OLR地震前兆及短期地震预报的情况。对OLR地震前兆的特征及短期地震预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南极海豹是南极及南大洋的主要哺乳动物之一,它们在南极及南大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南极的主要生物资源之一。 关于南极海豹的数量分布、种群动态、生态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不少报导(陈万青,1973;宁修仁,1984;Bengtson, J. L.,Carrick, R.,1962;Erckson,A. W. , 1970,1971;和Davis, R. M. ,1970等)。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极繁殖的真正海豹有四种,即锯齿海豹,又名食蟹海豹,其英文名为Crabeater Seal(Lobodon Carcino phagus),这是南极海豹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据估计有200—500万头,它们主要以南极磷虾而不是以蟹为食;威德尔海豹,其英文名为Weddell Seal(leptonychotes weddelli),这种海豹的数量占南极海豹第二位,估计有20—50万头;它们主要以乌贼和杜文鱼及磷虾为食;豹形海豹,其英文名为Leopard Seal(Hydrurga leptonyx);罗斯海豹,其英文名为Ross Seal(Ommatophoca ross Gray)。  相似文献   
10.
中美第三次季风专题讨论会于1987年6月17-22日在我国昆明市召开。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以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为首的正式代表20名,列席代表10名。美方以美国科学基金会斯蒂芬斯女士为团长的代表成员7名。会议还邀请了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及香港代表参加。这些来自季风科研第一线的著名中外学者中有不少是在过去的合作中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