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线状特征检测是利用遥感数据开展地物目标自动识别的重要步骤。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高度细节化特点,针对现有线状特征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分解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线状特征检测方法。采用K-SVD字典学习算法获取线状特征表达所需的过完备字典,基于稀疏分解模型,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分离出高频成分,实现遥感图像线状特征的初步检测;用曲波分层自适应阈值法对分离后的高频成分作降噪处理,以提高线状特征检测的效果。利用QuickBird图像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线段连续性、低对比度线段检测与椒盐噪声消除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广西都安喀斯特石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的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在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 ,以RS与GIS一体化为分析手段 ,首先采用TM影像为背景资料 ,辅以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图、地质图以及GPS实测数据库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石漠化分级的遥感影像解译指标体系 ,生成都安县石漠化分级分布图和数字化岩性图 ,然后从空间相关性的角度阐明了不同级别石漠化与碳酸盐岩岩性之间的内存联系  相似文献   
3.
都安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的遥感反演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广西都安县1988、1999、2006年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研究了1988~2006年间该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该县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区域石漠化定量研究与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石漠化(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KRD)是指喀斯特区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采用RS和GIS技术,对都安喀斯特石漠化程度分级状况与驱动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全县1:10万喀斯特石漠化数据库。利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导致石漠化的影响因子,即喀斯特石漠化的重要驱动力,建立了喀斯特石漠化动力指数模型,算出了各因子对石漠化的贡献值,指出石漠化产生的主导原因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所建的动力指数模型输出结果与遥感调查有相对一致性,表明石漠化动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石漠化过程,可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判读提取广西大化县1988-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并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重新赋值,估算近18年来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园地、城乡建设用地、裸岩砾石地持续增加,水田、中覆盖荒草地持续减少,旱地、水域先增后减,有林地、灌木林地、低覆盖荒草地先减后增,土地利用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脆弱生态环境与生存型经济双重驱动、库区建设、移民安置、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是导致区域人地关系变化的主要动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调控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加大对国家生态政策实施力度,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是喀斯特库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喀斯特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县,寻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是促进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生态服务价值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1986、2006年航空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地面调研与农户访问,借助GIS技术分析南宁市边缘区典型样区农用地转换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农用地类型与结构变化明显,新增畜禽养殖地,农用地中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下降;菜地、园地、养殖水面、畜禽养殖地增加,园地、菜地、养殖水面是研究期内增幅较大的地类;农用地转换率平均每年为1.13%,农用地转移主要方向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田、早地、菜地、园地、灌木林地、草地是农用地转换的主体;农用地空间变化格局以点轴式转换和面状转换为主。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导致农用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吴桂平  肖鹏峰  冯学智  王珂  黄秋燕 《测绘学报》2011,40(5):587-591,609
从图像信号的能量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基于频谱段能量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滑动窗口傅里叶变换和频谱能量分段叠置的手段,将含有噪声的图像信号分解到不同的频谱段中,然后根据直流中心频谱段图像良好的噪声抑制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高阶频谱段能量对图像边缘特征的贡献作用,将3×3的滑动子窗口中频谱半径为1~1.5范围内的频谱能量系数进行求和叠置,并量化至0~255的灰度范围,得到最终的边缘检测图像。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频谱能量所检测出的图像边缘特征响应较为显著,视觉效果尚可,并且具有特定方向上的边缘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气水汽含量是遥感定量反演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反演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南宁市的大气水汽含量,分析其季节变化特征,并将其与探空数据、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南宁市大气水汽含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季高达4~6 g/cm2,而冬季则只有2 g/cm2,与南宁地处亚热带地区有关。夏季该地区季风气候盛行,大气水汽含量高,冬季季风气候减弱,大气相对干燥。(2)CE-318太阳光度计反演的大气水汽含量(PW)与探空数据获取的水汽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77,平均绝对误差为0.42 g/cm2,平均相对误差为10.96%;而MODIS近红外波段反演的水汽精度较低,平均绝对误差为0.74 g/cm2,平均相对误差为18.74%。  相似文献   
9.
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正处于城市地铁修建及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南宁位于复杂地质水文条件的南宁盆地中西部,地铁施工及运行有可能引发地表沉降等潜在风险,但关于南宁地铁修建区的沉降规律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利用永久性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s InSAR,PS-InSAR)处理54景Sentinel-1A影像,监测了2017年4月-2018年12月南宁市区地表沉降信息。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南宁地表形变速率为-23.8~9.0 mm/a,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稳定,沉降点分布零星;4个重点沉降区位于蒲庙镇、九曲湾农场、江南地铁站及北湖-万秀村-虎丘一带;重点沉降区形变曲线总体上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均匀下降;沉降成因可能与膨胀土膨胀特性、弃土滑坡、施工作业、列车流量过大及地下水位下降有关。5条地铁沉降值均属于安全范围。研究表明,南宁雨季降水丰富,地铁修建区表土以松散的第四系覆盖层为主,下伏基岩以工程力学性质存在一定不稳定性的第三系膨胀土为主,建议利用PS-InSAR技术对沉降重点区域及地铁沿线开展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