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天津蓟县地震台2套VP宽频带倾斜仪在观测过程中出现的3次故障事件进行分析,对故障判别及排查方法进行总结,为今后本台及其他形变台站发生同类故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肯德可克矿区外围东部发育一正长花岗岩体,主要矿物组合为正长石(50%~60%)+石英(20%~30%)+斜长石(10%~20%)+黑云母(1%~5%)。其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7.9±1.7 Ma(MSWD=0.74,n=20),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与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基本同时形成。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具有高硅(Si O2=74.53%~75.28%)、富碱(K2O+Na2O=8.81%~8.95%)、富铁贫镁(Fe OT/Mg O=18.02~31.48)的特征,并具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4~0.05),富集Rb、Th、U、K、Ga,亏损Sr、Ba、Ta、P、Ti,显示其为准铝质A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锆石εHf(t)为2.0~12.4,平均6.4,显示其源区具有壳幔混合作用的特征,壳幔物质交换为区内铁多金属矿化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该正长花岗岩属A2型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体制,反映了祁漫塔格地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旋回于晚三叠世由造山后期转为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宝贵的矿产资源,运用遥感影像分类技术提取稀土开采区可以准确地实现对稀土开采状况的监测,但仅利用光谱信息往往难以保证分类精度。本文以江西寻乌稀土矿区为研究区,以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了稀土开采区的遥感信息。针对稀土开采区的分布特点,选择基于边缘的分割算法进行影像分割;结合地形信息、光谱信息及几何信息建立规则集,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实现面向对象分类,并与传统的光谱角填图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法提取稀土开采区的总体精度为92.49%,Kappa系数为0.857 6,与传统监督分类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 min观测1次的CO资料,统计分析CO质量浓度在日内、日际、月际、季节和年际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达拉日内、日际、月际、季节与年际时间尺度下的CO质量浓度变化波动均较为剧烈;年平均CO质量浓度在6年内整体呈逐年减小趋势;季节变化呈现冬季大、其他季节小的特征,各季节CO平均质量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后冬、前冬、春季、秋季、夏季;月平均CO质量浓度呈“U”型变化特征,峰值在1月、谷值在6月, 6—9月在底部波动变化;日平均CO质量浓度变化大致呈“U”型,峰值在1月17日、谷值在6月18日;CO质量浓度四季日变化特征均为单谷型,每天14时之前波动不大,15时后迅速减小,17时达到谷值,之后又迅速增大,19时后相对平稳,四季日CO质量浓度逐时平均从大到小排序为后冬、前冬、春季、夏季与秋季。  相似文献   
5.
层间隔震结构是由基础隔震结构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为研究层间隔震结构的倒塌,需先研究不同层间隔震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文章建立了3个不同结构参数的层间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20条与抗震规范反应谱吻合的地震动,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分别对其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结构参数,层间隔震的基本失效模式有三种,即隔震层水平位移超限导致结构失效、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超限导致结构失效、隔震层拉压应力超限导致结构失效;隔震层下部结构和隔震层最外边缘支座为结构的薄弱位置,应引起更多关注。此方法不仅可以研究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还可以确定失效位置,可为下一步层间隔震结构的抗倒塌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为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维仿真技术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辅助决策平台建设的思路,构建了三维辅助决策平台的整体框架,借助正元三维GIS平台Genius World,实现了对基础地理、城市地质、地下空间设施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和三维可视化集成表达。同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研究并实现了集地上地下一体化剖面分析、大型建筑物选址分析、地下轨道交通选线规划、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等于一体的地下空间辅助规划平台,提供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综合分析与模拟评价,提高了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严密性和高效性。最后对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辅助决策做出了总体评价,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含重金属方解石向磷灰石转化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分别含Cr(Ⅲ)和Cr(Ⅵ)的方解石,在水热条件下研究其向磷灰石的转化过程,并用XRD、FT-IR、SEM、ICP-OE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含Cr(Ⅲ)和Cr(Ⅵ)的方解石均可在水热条件下转化为碳羟磷灰石,超过97%的铬被固定到磷灰石结构中,仅约0.18%~2.06%的Cr(Ⅲ)、0.10%~0.62%的Cr(Ⅵ)被释放到溶液中。反应温度介于120~200℃范围内,温度越高,释放到溶液中的铬越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方解石-磷灰石的转化可以将铬固定到磷灰石中,从而降低土壤中铬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9.
10.
2010年8月13日下午14:00时至14日7:00时,都江堰龙池乡出现大暴雨,持续历时15h,累计降雨量约达339.5mm。15:30雨量增大,在16:00左右龙溪河河道两岸陆续暴发泥石流。在长18km的龙溪河流域出现了约50条泥石流沟,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形成了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突发性、群发性和破环性是本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显著特点。泥石流冲塌、淹埋龙溪河两岸沿线房屋数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