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胶北晚中生代煌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胶北煌斑岩分别采自龙口、烟台和威海地区,包括拉辉煌斑岩、斜闪正煌岩和角闪煌斑岩,煌斑岩K—Ar全岩年龄变化于89.3~169.5Ma,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岩石化学组成上,SiO2=42.02%~54.95%,以钙碱性系列为主.岩石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U,K,Th)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为特征,Mg^#=33.9~53.9,Eu/Eu^*=0.71~0.89,^87Sr/^86Sr初始比值0.707642~0.709791,εNd(t)为-17.6~-10.4,^206Pb/^204Pb=37.588~38.431,^207Pb/^204Pb=15.423~15.531,^206Pb/^204Pb=17.204~18.179。表明煌斑岩源自俯冲陆壳(扬子下地壳)在地幔源区发生交代作用时形成的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体.考虑到煌斑岩具有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的特征,我们认为煌斑岩在成因上同样与古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为碰撞后弧岩浆作用形成的脉岩。  相似文献   
2.
砂岩中自生石英的来源具有多样性 ,它受时间、温度、深度和源区物质成分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并从其一种或多种成岩过程中获得 ,并通过对流方式加以运移 ,然后在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于合适的部位加以沉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强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是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暴雨以地面暖锋为触发机制,暖锋在黑龙江省南部停留时间长,是本次对流性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胶东北部碱性超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胶东地区脉岩属碱性超基性岩系(Na2O+K2O=4.67%~5.43%;SiO2=36.70%~39.99%),岩性为单一的橄榄辉石岩。从主量元素(包括CIPW标准矿物组成)和过渡元素组成来看,该岩系近似原始岩浆组成。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橄榄石为富镁质橄榄石(贵橄榄石)(Fo=71~90),单斜辉石为透辉石(次透辉石为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Th和Ba),但不具有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的亏损,表明岩石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为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3.4%)的产物。同时,它具有大陆边缘弧的特性,暗示其为一种滞后型弧岩浆作用的产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石强烈富集LREE,而相对亏损HREE,暗示了源区的富集特性。Eu/Eu*=0.89~1.00,总体不表现明显的负Eu异常,暗示斜长石不是主要的分馏矿物相。结合板内碱性岩石的矿物结晶顺序认为,本区岩浆分馏以较弱的橄榄石分馏为主。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23日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一架飞机在东京成田机场坠毁,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2.2)对该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事故发生前后各种物理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配置,并诊断分析了该时段内位温平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风发生在位温平流梯度区。强冷空气影响下形成的低空水平风的垂直切变、低层强下沉速度引起的侧风切变和地面强风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气象原因。  相似文献   
6.
分析资料,应用1978—2008年全球逐月观测海表温度驱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华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的东伸脊点关系密切,均在20世纪90年代初存在年代际转变。在1993—2008(1979—1992)年期间,南亚高压位置偏西(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西),华南地区则低层辐合(辐散)异常、高层辐散(辐合)异常,产生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华南地区降水年代际偏多(少),这也被数值试验结果所验证。  相似文献   
7.
东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属典型大陆裂谷层序和被动陆缘层序叠合的断坳型盆地,是在冈瓦纳大陆裂解及印度洋扩张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下形成的,均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漂移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三期构造演化。但是,南、北盆地在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及石油地质条件、油气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盆地早期受特提斯洋海侵影响,沉积发育了侏罗系潟湖相盐岩、浅海相泥页岩,而南部盆地处于强烈火山作用区,二者油气富集规律存在差异,烃源岩、储盖组合由北向南年代逐渐变新,目前北部油气发现明显更为丰富。初步分析认为,构造环境不同使得烃源岩发育北富南贫,断裂及塑性岩体作用形成的通源断层和有利圈闭存在差异,导致了东非大陆边缘南、北部盆地油气成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