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临近预报系统(SWAN)和甘肃省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的产品特征及其在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应用。SWAN系统表明,在强回波影响岷县期间,监测到最大反射率因子达到50 dBZ以上,其对应的高度为9 km;风暴体内垂直积分含水量和回波顶高的极值分别达到15 kg/m2和18 km,表明风暴在影响岷县期间发展旺盛;TITAN风暴产品也较为准确地预测了风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定量降水预报产品QPF对本次过程的降水落区预报较为准确,但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总体来看,SWAN系统在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监测预警功能。甘肃省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在云图、雷达、自动区域站的多资料融合监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暴雨云团加强显示、降水估测等功能都对强对流风暴有很好的监测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象信息网络是气象部门进行信息传输的基础保障,结合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业务实际,开发适合市、县两级气象信息网络的全网监控系统是市级网管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SNMP简单、易于实现、功能强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简要介绍了SNMP的基本概念和代理模式后,对基于SNMP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宝石岩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侧部含有溶洞的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侧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最危险区域;靠近溶洞附近的腰拱、边墙和拱顶处围岩的位移值要比远离溶洞侧的相应部位处的围岩位移值大;随着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的不断增大,隧道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终趋于无溶洞状态时的位移。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也减小,其值均趋近于零;随着溶洞尺寸的不断增大,隧道和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暖区暴雨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朝  杨晓军  周晓军  刘维成 《气象》2015,41(9):1095-1103
应用天水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地区大暴雨过程中暖区降水时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PUP产品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与我国东部、南部的暖区暴雨特征极为相似,局地强回波的列车效应明显,强回波一般低于45 dBz,且主要分布于0℃层以下;雷达径向速度反映出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平流、风场辐合结构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有利于强回波及高频次列车效应的产生;γ中尺度涡旋的出现对强降水的临近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1年甘肃省63个测站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数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少、西南多,全省平均为24 d,有3个雷暴高发中心,地形是影响甘肃雷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近51年中,1961-1990年为多雷暴期,1991-2011年为少雷暴期,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甘南高原减少速率最快,每10年约减少4 d,这可能与对流有效位能和700 hPa相对湿度的下降有关。在春、夏、秋三季中,夏季雷暴日数减少的趋势最为明显,每10年减少3.4 d,尤以6月最甚。初、终雷暴日的地区差异较大,甘南高原初雷暴日出现最早,终雷暴日结束最晚,河西走廊初雷暴日出现最晚,终雷暴日结束最早,因此甘南高原是甘肃雷暴期最长的地区,达204 d,河西走廊则最短,为105 d。近51年来甘肃雷暴期的缩短主要是初雷暴日的显著推后和终雷暴日的提前所致。小波分析表明甘肃雷暴日数存在24 a和8 a的周期震荡,当前雷暴的发生正处在一个偏少的周期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在水网和长距离(2Km左右)跨江跨河地区,进行四等三角高程测量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观测方法和设备的改进以及进一步实验研究,有望实现更长距离和更高精度的跨江跨河三角高程测量以及取代现有的跨河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7.
SWAN系统QPE产品的误差统计及订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成  王勇  周晓军 《干旱气象》2014,32(6):1025-1030
利用SWAN系统QPE产品资料和自动站降水量,对甘肃省2010~2012年汛期QPE产品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QPE产品在0.1~0.9 mm降水量级上存在较小的高估,而在其它降水量级上均表现为低估,且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低估的越为明显;对于5.0 mm以下降水,QPE产品估测误差较小,平均误差〈2.0 mm,但对于〉5.0 mm降水会出现估测误差跃增现象,且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误差增大,估测产品的效果明显减弱;降水估测值命中率POD1在降水量〈2.5 mm区间效果较好,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其命中率迅速减小,而降水估测绝对误差命中率POD2对于〈10.0 mm降水的响应较好,同样地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其命中率快速减小;海拔高度、经度和纬度是影响甘肃地区QPE产品误差的主要因子,利用影响降水分布较大的3个因子分别建立一元、多元加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对QPE产品进行订正,通过2012年的应用检验表明该方法对QPE产品的订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气象数据挖掘应用的现状,在对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实现精细化温度预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时序分析技术,建立起适合于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模型,通过反复学习从温度时序中建立预测模型,将其用于未来24 h的精细化温度预报。同时,对BP神经网络算法和步骤做了简...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信息传输与资料分析处理系统的支持下,以综合业务系统为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操作系统,实现预报工具运行、实时资料查询、日常业务管理、历史资料调阅、即时数据备份、预报资料救护等。实现天气预报业务快速、高效、稳定地运转。  相似文献   
10.
李鹏飞  周晓军 《海洋工程》2015,29(6):875-890
Subsea tunnel lining structures should be designed to sustain the loads transmitted from surrounding ground and groundwater during excavation. Extremely high pore-water pressure reduces the effectiv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rock that surrounds a tunnel, thereby lowering the arching effect and stratum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shape optimization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for the Xiang’an tunnel excavated in weathered slots are examined. Eight cross section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shape optimization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The hyperstatic reaction method is used throug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is evidently affected by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cross- sectional shape. The minimum safety factor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elements is set to b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efficient tunnel shape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afety factor is identified. The minimum safety factor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optimization. The optimized cross se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its deformation. Force analyses of optimization process and program are conducted parametrically so that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other similar structure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for subsea tunnels. These results are also beneficial to the optimal design of lin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