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Web入侵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见的Web服务器安全威胁设计并实现了一套Web入侵防御系统.系统通过制定安全策略来检测所有访问Web服务器的行为,可以有效地阻止常见的攻击从而保护Web服务器的安全.由于系统的策略引擎支持加载和调用Lua语言编写的策略脚本,使策略脚本的编写更加简单、灵活.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洋磁力测量的动态性特点,提出了测线分段滑动拟合法,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分段滑动拟合法可以提高海洋磁力测量数据的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图现行纸质图历表和电子图历表在内容形式和数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分析数据库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优势的基础上,以适应一体化海图生产模式发展需求为目的,研究提出了新型电子图历表系统的设计要点,并初步设计了新型电子图历表系统的表现形式和基本功能。新的图历表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航海图书保障的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源融合格点降水实况、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及FNL再分析资料, 对2020年汛期辽宁地区1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系统分型检验表明, 气旋型暴雨模式的可预报性较低。选取2021年7月12—14日辽宁地区典型气旋型暴雨过程进一步分析, 采用面向对象目标的空间检验方法SAL, 结合传统检验方法, 从结构、强度和位置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不同模式预报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落区集中且呈双雨带分布, 局地雨强大, 辽宁东、西部降水成因不同。CMA区域模式较全球模式暴雨TS评分高; SAL空间检验表明, CMA区域模式对于雨带内部结构把握较好, 全球模式结构误差主要来源于降水极值预报不足; 强度检验表明, CMA-MESO3km强度接近实况, EC_THIN次之, CMA_GFS的降水强度预报较差; 各模式暴雨落区基本可信, CMA-MESO3km最优, 暴雨落区的误差主要由于模式预报降水过程主体重心与实况的偏差较大所致。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海图数据资料档案的基本内容、组成及特点,梳理了海图数据资料档案的管理现状,系统分析了海图数据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针对海图数据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叠管理和内容重复、不一致、不完整的问题,进一步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了更高效地管理海图数据资料档案,基于海图数据资料档案的内在一致性,设计了一套海图数据资料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为实现海图数据资料档案的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海图制图资料呈现多来源、多标准多格式且与海图标准数据互不兼容的特点,为解决海图制图过程中各类资料的使用问题,主要从转换规则库结构、规则设计、规则验证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实现了扩展性强、灵活度高的规则库,能够支持各种类型海图矢量资料向海图标准数据转换。经过实践验证,规则库已支持5种海图矢量资料,各类矢量资料转换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地形数据来源的多样性,造成了数据模型、格式不同,数据基准也存在差异.消除这些不一致性,建立海陆地形模型的统一表达模型,是海岸带管理、舰船登陆决策的基础.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海陆数据集成中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海陆地形统一表达的关键技术,为实现无缝的海陆地形模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二维码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婵媛  王振宇  林海峰 《海洋测绘》2014,34(6):71-73,77
管线信息二维码自动生成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巡检管理和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对管线点和管线段二维码存储内容分别进行了设计,剖析了数据编码、纠错编码和最终码序列构造3个二维码生成的核心技术,重点讨论了数字模式下QR码数据码字的自动生成方法,并在Arc Map平台上编程实现了所选管线数据的批量二维码自动生成,为满足地下管线日常巡检业务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 1°×1°格点再分析资料,根据东北冷涡温度场有冷中心及高度场是闭合环状环流的特征,同时选取位势高度差和温度差两个指标,制定东北冷涡逐日强度定义方法,并分析了按此定义划分的不同强度东北冷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等强度冷涡的出现频次最多,占全年冷涡出现日数的50%以上,其次是弱冷涡,超强冷涡出现日数最少;弱冷涡生命史约为3 d左右;超强冷涡活动期间中心位移变化较大,且生命史长,影响范围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