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物质能源树种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特征及其分配规律.采用样地调查和标准木收获法测定2a、3 a、5a、7a、9a生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建立千年桐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回归模型,其全株的相关系数为0.980 1,其他组分相关系数均在0.9093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a、3a、5 a、7 a、9a生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1.162t/hm2,51.15 t/hm2,58.656 t/hm2,114.005 t/hm2,134.894 t/hm2,9a生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是分别7a,5a,3 a,2a生林分的1.183倍,2.300倍,2.637倍,3.277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中,9 a生林分的树杆对乔木层生物量贡献最大,达到41.09%,贡献率最小的是2a生林分,为38.54%;7 a生林分的树枝对乔木层生物量贡献率最大,达到26.1%,贡献率最小的是5a生林分,为22.8%;5 a生林分的树叶对乔木层生物量贡献率最大,为13.72%,贡献率最小的是7a生林分,为10.38%;7 a生林对林分的树根生物量贡献率最大,为23.68%,贡献率最小的是9a生林分,为21.52%.乔木层的生物量主要以树杆为主,杆、枝、叶、根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随林龄增长而递增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基毫米波雷达进行云参数及云内湍流特性的探测和反演。根据云雷达回波的功率谱数据,反演出大气垂直运动速度和云微物理参数,得到云内湍流耗散率ε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云内空气垂直运动与云微物理参数、反射率因子、多普勒速度、速度谱宽变化的关系,更好地了解云的演变情况。对2016年8月8日四川稻城的一次层状云过程的探测和反演表明:1)粒子有效半径随着上升气流的增强而增大,由于碰并聚合的作用,粒子数浓度也呈现相应减小的趋势。2)云内湍流耗散率ε在云底、云顶较大,云内较小,量级在10-8~10-2 m2·s-3,多普勒速度能谱验证了假设雷达探测湍涡的尺度在惯性副区的合理性。3)随着上升气流的增强,云粒子的下沉运动相应减小,速度谱宽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3.
客观评价平潭岛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安全动态状况,对实现海岛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依据平潭岛的实际情况,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34个评价因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计算出熵权权重与变异系数法权重的组合权重,分别采用关联系数平均值法与赋权法计算得到生态安全灰色关联度,对平潭岛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依据关联度平均值发现2006~2009年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处于临界状态,其中2007年的关联度平均值最小,只有0.570 0;2009年7月正式建立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后,随着大量开发资金的投入,越来越重视海岛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2010~2015年海岛生态安全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之上,其中2011年关联度平均最大达到0.825 9,生态安全状况处于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理界线判别的投影寻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投影寻踪技术是一种基于改进单纯形法直接优化投影寻踪技术的投影函数和投影方向的一种新方法,提出应用改进投影寻踪技术建立自然地理界限划分的判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把自然地理上各气象站点的多维分类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可对气象站点样本集进行合理判别,从而科学确定自然地理的气候带.以福建省南亚、中亚热带自然地理划分为例,探讨了应用改进投影寻踪技术在自然地理划分中的具体应用,福建中、南亚热带自然地理划分结果表明,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的投影寻踪自然地理界线判别模型用于中、南亚热带自然地理的划分简单可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气候带及地域界线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评价森林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滔  吴承祯  范海兰  宋萍 《山地学报》2007,25(6):691-697
收集大量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功能研究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模拟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与环境因素经度和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化规律,地统计学方法模拟的回归优度达88.15%,明显优于前人提出的三因素多元地理空间模型的模拟效果(回归优度为56.42%),能更真实反映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林冠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从而为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时空分布的模拟与分析提供可靠方法。这些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东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西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西部高山常绿针叶林;温带山地落叶与常绿针叶林;温带、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半落叶季风雨林;热带山地雨林。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对于认知旅游环境现状、提高旅游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模糊综合评价是综合评价中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多层次、多因素的数学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有效合理的评价.结果显示,6个小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均为V1~V2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为V1级,说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属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