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3月19—20日北疆沿天山一带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着重探讨了湿位涡诊断在新疆暴雪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暴雪的水汽输送有3个源地,低层负散度、向北倾斜的涡度“上负下正”分布、等θe线的陡立密集带、垂直速度负值区与暴雪落区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雪主要发生在MPV1〉0、MPV2绝对值迅速增加且等值线密集分布的区域。MPV1下传增大,大气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低层MPV2绝对值增大,大气湿斜压性增强,下滑倾斜涡度增长是暴雪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疆春季沙尘天气与前期月环流特征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新疆春季(3~5月)的沙尘日数和北半球500hPa月环流特征量等资料,使应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春季沙尘天气与前一年的月环流特征量的关系,相关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1)新疆春季的沙尘天气不仅与同在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上的经向环流、东亚槽等有关,还更多地与中低纬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以及高纬地区的极涡等系统的月环流特征量有关。(2)新疆春季沙尘天气与前一年夏、秋季的大气环流之间存在明显的隔季相关现象。(3)利用前一年月环流特征量建立了新疆春季沙尘天气日数之间的9个回归模型,9个分析模型都通过了0.001信度检验。其中,南疆的3个模型沙尘暴、扬沙、浮尘和全疆的扬沙、浮尘模型试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乌鲁木齐市建立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以来的5 a资料,统计分析了乌鲁木 齐市紫外线辐射强度随时间(年、月、日)的基本变化特征,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值的时间分 布特征,以及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气象要素降水量、日最高气温的关系。结论表明,乌鲁木齐 市紫外线辐射强度有逐年缓慢增大的趋势,强紫外线辐射日数达全年的1/3多,日最大紫 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是冬季的10倍。日最高气温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4年莱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结果,莱芜市总体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的二级标准。由于莱芜市盛行风向的频率仅为11%,各方向风向频率较均匀,因此在工业布局时主导风原则就失去了意义,应参考污染系数和污染风频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结果认为,莱芜市的工业布局最好应设在莱芜市的NW到SW之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远离海洋,气候干燥,沙漠广阔,是我国沙尘暴的多发区之一。2002年新疆气象台曾开发了《春夏季塔里木盆地大范围沙尘暴预警系统》,该系统根据预报员的经验,提炼出不同等压面上的描述环流系统的量化指标,计算数值预报产品中的对应环流指标值,与给出的判据进行比较,预报塔里木盆地的翻山型、东灌型、局地热低压型3类成因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结合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的新疆沙尘暴客观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很有必要。1预报区域划分王旭等人对新疆的沙尘暴与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地区暴雨云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乌鲁木齐地区夏半年暴雨过程的环境云场特征,以及直接影响乌鲁木齐地区的对流云团发生、发展与大尺度环境云场之间的关系,并对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红外云图及其数字化资料对1998-2001年4-9月、2002年4月乌鲁木齐地区99场小量、8场中量、25场大量、11场暴量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造成乌鲁木齐地区降水的主要云系特征与路径分型,云系与天气系统配置关系、相应降水情况的概念模式以及在实际业务中应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及其数字化资料制作降水预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准确的掌握乌鲁木齐地区夏季气象干旱的变化特征并研究其成因,以乌鲁木齐地区5个站点的历史降水资料为基础,统计得到其1961-2015年夏季累积降水在100~250 mm范围内变化,并通过计算Z指数来表征干旱变化特征,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归纳了乌鲁木齐夏季气象干旱在1980年代中期的突变特征以及1986年以来12 a左右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JRA海表温度(SST)等数据,通过对比典型旱/涝年的异常特征,对夏季气象干旱发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低纬东风输送强时水汽可由80°~90°E向北越过青藏高原影响新疆地区,反之则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天山以北地区可降水量都偏少,并且指出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所导致的赤道纬向垂直环流异常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可能成因。此外还对乌鲁木齐夏季气象干旱与大气环流指数存在的关联进行了讨论。这些结果为乌鲁木齐降水机理研究以及气候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人工影响天气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地面风场效应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吴彦  王健  刘晖  路光辉  崔新华 《中国沙漠》2008,28(5):986-991
通过对1999—2001年乌鲁木齐市监测站3种污染物浓度的分析,比较深入地掌握了乌鲁木齐市区不同季节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得出城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污染物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堆积;利用乌鲁木齐城郊地面风场资料、海拔1 000 m高度探空风场资料分析了地面风场常年特征、季节变化特点,得出冬季城中偏南和偏北有辐合性流场,夏季整个城市为辐散性流场;近地层冬季静风频率高;结合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高空风场特征,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乌鲁木齐冬季、夏季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