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市2008年大气质量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降尘是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作为空气质量的指标。本文根据2008年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指数的统计数据及大气降尘数据,采用空气污染指数法对两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比较分析了大气降尘量。结果表明:2008年乌鲁木齐全年AP/值较高,夏季大气污染最轻,冬季AP/月均值可达120以上,空气污染严重,克拉玛依市AP/月均值较低,各月数值变化不大,全年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2008年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降尘量随季节变化都很显著,克拉玛依降尘量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春季大于其他季节,而乌鲁木齐降尘量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综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MS—DOS6.2版本提供的Interlnk命令.用电缆线点对点连接,组建成县级计算机本地同,使县级计算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4—2010年乌鲁木齐及其周边的米泉、昌吉、阜康、克拉玛依和吐鲁番6个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资料,同时结合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资料对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吐鲁番外,其他5个城市每年API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每年的10月开始API指数逐渐增大,翌年的3月开始API指数逐渐下降。(2)6个城市API指数变化依次为,米泉乌鲁木齐阜康昌吉吐鲁番克拉玛依。(3)每年Ⅰ级和Ⅱ级天数占主导地位,乌鲁木齐和米泉在60%~80%之间,昌吉、阜康和吐鲁番在70%~90%,克拉玛依占到97%以上。(4)API高值出现在冬季,低值出现在夏季,反映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点;冬天逆温天气及大气稳定度以稳定型居多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API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美英等国5个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主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4个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前后近100 a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预估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4个城市气候变暖情景下未来100 a的采暖降温气候条件.可以为黑龙江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依据,为政府决策和能源公司做长远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火星空间环境中不同区域的电子分布在行星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整个火星空间环境中电子的分布情况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使用MAVEN航天器2015~2020年共6年的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不同能量(30~5000 eV和20~1000 keV)的电子对应的微分能量通量在整个火星空间环境中的分布.通过统计研究,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6.
四平市气象局在省地远程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基础上开通了“他一县数据通信网络”远程计算机终端,使省局的各种实时气象资料经市局利中转,全部下传到县级台站。目前,四平气象局县级台站基本上都配备了两台386计算机,除一台用于网络通信外,还有一台宏议机没有很好利用上。作者根据MS-DOS6.2版本提供的Interlnk命令,用7线串行电缆成功地实现了两台计算机连接通信,组建成县级远程计算机终端本地网,使县级计算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在网络客户机上安装小屏幕预报图形工作站。1系统环境及电缆线连接1.1系统环境使用Interlnk…  相似文献   
7.
利用乌鲁木齐2009年6一l1月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观测资料,结合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观测结果,给出了鸟鲁木齐市夏秋季节BC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夏秋季大气BC日平均浓度为3 843_+3 095 ng·m ,变化范围为688~15 181 ng·m ;BC浓度变化趋势与AH变化趋势接近,相关系数为0.55。(2)夏秋两季BC浓度的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峰值区和谷值区,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上午和夜间,谷值区出现在凌晨和下午;周BC平均浓度的变化特征为,周一至周四呈总体降低趋势,星期四达到一周的最低值,周五开始增加,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工作日和周末差别不大。(3)夏季BC瞬时低值浓度远高于秋季,秋季BC污染重于夏季;鸟鲁木齐城市BC浓度低于国内外部分城市,明显高于较为洁净的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8.
郭志忠  赵明 《中国沙漠》1988,8(1):48-56
植物在悠久的系统发育过程中, 就逐渐巧妙地适应了少水、多气, 富光、变温、酷热的大陆环境, 然而, 植物自始至终也没有摆脱缺水的威胁。尤其是在干旱沙漠中, 缺水仍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所以节约用水, 维持水分平衡是改造利用沙漠的前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