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3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层湿-比有效能量与雹云发生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宝俊等人将有效位能概念扩充到湿有效能量 ,给出了湿有效能量的近似表达式 ,发现这个物理量作为暴雨分析、预报中的一个指标 ,有较好的灵敏性。在日常业务预报中当出现强对流天气背景时 ,使用湿有效能量能区分未来是出现雷雨天气还是出现致灾冰雹 (指农业受雹灾面积在 1 0 0hm2 以上的降雹天气 ,下同 )天气。为此 ,我们选取历史上多例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探空资料 ,计算分析了湿有效能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寻找出判别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的预报判据。1 个例的选择  取两类个例进行分析 ,Ⅰ类为未来短期内出现雷…  相似文献   
2.
应用雷达回波检验人工增雨效果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713-C型雷达对 1次飞机增雨过程进行了跟踪探测 ,发现有利于人工催化的云区 ( 20dBz) ,经过人工催化作业后回波增强到 30dBz并产生增雨。也有一部分云区 (小于 20dBz)虽然也进行了人工催化 ,但无明显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3.
降雹前大气层结稳定状态下的环境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晨海  张纪淮 《气象》1999,25(12):17-21
分析了1983年9月4日巴盟地区降有大气层结稳定的降雹过程,通过对降雹前后高空槽的变化、能量条件、触发机制以及环境风垂直切变等物理量的分析,揭示了此类降雹的大气环境场地特征。同时指出在特定的环流背景下大气层结随时间的变化可能会由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1999年6月13~14日内蒙古一次锋面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条件、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特征,对锋面降水云系的分布进行讨论,为人工增雨飞行播撒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能量分析方法识别冰雹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GMS TBB遥感资料和湿-比有效能量方法分析了1998年巴盟地区9次降雹过程,认为:(1)云顶温度及其水平梯度是识别冰雹云的重要参量,云顶温度低于-25℃才可能出现有灾冰雹,预报区云顶温度水平梯度大于50℃/50km才可能出现重雹灾;(2)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是高能舌,而中高层低能中心和负能量平流中心位于其北或西北方;(3)有雹无灾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没有高能舌,在降雹区西北方450km以内也没有中高层低能中心。  相似文献   
6.
人工影响暖雾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冬季辐射雾是成都双流机场影响航行的严重问题。1985—1987年冬季在机场进行了辐射雾的宏微观探测,将取得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井选用热力动力方法进行消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气发动机开始工作2分钟后,在影响区内雾滴蒸发了,消雾面积为6000m~2,能见度由试验前30m改善到260m。 1.雾的气侯特征 雾的观测场地距成都市约15km,北面有九顶山,西面有邛崃山,东面有龙泉山,南面有牧马岴,并处于盆地中心位置。这个地区终年日照少,阴天日多,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每年雾日出现机率最多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7.
夜间边界层的一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一维数值模式,模拟了平坦地形情况下小风、晴空夜间边界层内风、温、湿的演变,计算结果与观测事实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有高云或少量中、低云存在时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模式对风速的模拟仍然较好,对温度的模拟比实测值可偏低0.3—1℃,对相对湿度的模拟比实测值可偏高5—10%在符合模式使用范围的情况下,本模式可作为夜间边界层预报的一种方法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郭恩铭 《气象》1982,8(8):22-24
西藏高原是我国气象资源丰富的地区。在那里,由于特殊的地形、强烈的太阳辐射能、水汽循环、大气层结和天气系统诸因素的相互配置,常常形成绚丽多彩的对流云。它们之间相互演变的物理机制也非常复杂。因而研究对流云的规律和形成的物理机制对航空、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1981年6—7月间,我们对西藏高原进行了云物理考察,应用摄影技术、闪电计数器和雷达等手段取得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以研究积雨云和雷雨云的一些特征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郭恩铭  苏茂  陈越华  高名忍 《气象》1981,7(5):41-44
云和降水是广大气象台站的日常业务观测项目之一,也是天气预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积累云的观测资料,我国古代采用文字描述、绘画的方法,将各种云的形态绘制成早期云图。例如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就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和雨云”四种。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人们运用摄影技术将绚  相似文献   
10.
云的形成     
张纪淮 《气象》1980,6(10):31-33
云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激起人们丰富想像的字眼之一,极目天穹常可见有的云薄如轻纱,有的云如絮似锦,有的云气势磅礴,有的云绚丽多姿,再加上变化万千,经常伴有风、雷、闪、雹、雨、雪以及虹、霞、晕等各种天气现象,因此许多神话、诗歌、故事往往离不开云。云是什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物理本质来说,云是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群。肉眼看到的云形是小水滴或小冰晶群的轮廓。实际上千万个小水滴或小冰晶都在运动着,变化着,有生有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