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洋东大港水道流速垂线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安  张忍顺 《海洋工程》2005,23(1):88-92,96
对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4#站位连续2个潮周期的流速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拟合给出了流速垂线分布关系,并根据实际测量资料确定了该站位6个水层的浑水水流尾流函数项表达式。这些表达式表明浑水水流尾流函数是相对深度和摩阻速度的函数。探讨分析了尾流函数的空间分布和潮周期过程。非恒定流的水流尾流函数项的准确表达,对于揭示含沙水流流速结构及水、沙相影响作用规律将起到启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名修 《地震地质》1996,18(2):143-155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变。早期造山挤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今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块断抬升相辅相成。流行的板块聚合动力学模式,即使早新生代发生过,晚新生代以来已经灯熄。东亚大陆现代形变与地震活动的驱动力不可能源于青藏高原南缘被动挤压,而是取决于与高原隆起相关的深部主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东北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以及火山活动等汇集一起,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也很罕见.综合研究已有资料,清楚地表明东北地区晚新生代以来处于引张地裂运动环境,受到西太平洋构造带内带弧后扩张和青藏—蒙古高原隆起东缘双重地裂运动影响.从这个角度深入研究东北地区的浅源地震、深源地震、火山活动、以及其他相关地质灾害的成因.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与活动规律,对地震、火山、甚至其他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震是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地震构造角度,把研究地震构造运动本质与探索地震预报联系起来。从应力场不稳定和近场与远场统一动平衡调整的观点出发,着眼于全局,面——全球地震,线——地震带,点——发震构造相结合,通盘考虑地震形式和非地震形式的构造活动,通过地震构造活动势态追踪预报未来地震。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并在中期预报实践中得到初步验证。1979年内蒙五原地震(6.0级)预报成功即为一例。对探索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究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发展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的趋势,认为大同--阳高6.1级地震打破了山西境内174a无6.0级地震的相对平静,敢是继1966年至197年中国东部高地震活动之后动平衡调整激发新的地震构造活动失稳在华北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郭恩铭  苏茂  陈越华  高名忍 《气象》1981,7(5):41-44
云和降水是广大气象台站的日常业务观测项目之一,也是天气预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积累云的观测资料,我国古代采用文字描述、绘画的方法,将各种云的形态绘制成早期云图。例如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就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和雨云”四种。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人们运用摄影技术将绚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名修 《地震地质》1996,18(2):129-142
统一的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面和云南高原面,早更新世后完全分裂解体,海拔高度分别为4500~5000m和2000~2500m。二者间的北东向块断过渡带,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层层倾斜、陡降,构成青藏高原东南缘,其鲜明的构造地貌、最新断裂活动、广泛的水热显示、强烈的地震活动表明这是一条现代构造活动带。跨该带的两期GPS测量结果(1992,1994)揭示其为NW-SE向拉张性质,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特征支持其属热动力和重力均衡调整边界  相似文献   
8.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 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 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 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 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 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 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 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 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 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 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 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 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 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 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 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 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 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 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提出了在测量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淤泥质海岸形态的演变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淤长型和侵蚀型岸段之间,存在着一种由淤积到侵蚀的过渡型岸段。通过剖面测量、粒度分析和地质调查,认为过渡型岸段具有上部淤积下部冲刷、冲刷逐渐向上部扩展、潮滩表层沉积物不断租化、淤积带逐渐变窄最后过渡到全剖面侵蚀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