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采用简化数学模型探讨了东、西风廓线特征与外源强迫下大气环流平衡态定常波结构的相关关系。文中采用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西风廓线特征与大气环流型季节特征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西风廓线冬、夏季节差异与中、高纬度西风槽“冬三夏四”波数差气候特征有关,且低纬强东风切变可作为赤道东风波周期振荡成因之一。冬夏西风廓线季节特征可导致大地形强迫效应、海陆加热因子影响作用的显著季节差异。研究还揭示了大气环流型优势波转换的基流特征影响效应,并导出了流场与纬向加热强迫源共振状态的西风廓线特征函数与临界曲线。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由于云的过程实质上是非线性的,所以,能直接影响大尺度环流的演变与维持。在对流参数化问题中,我们试图用格点尺度的预报变量来定量地表示次格点尺度的积云的集体作用。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和如何做到这一点仍不清楚。特别是由于在云构成方面有中间尺度存在,即通常称之为“中尺度”的存在,使积云对流参数化遇到一系列困难。这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最佳的截谱应取在何处?很显然一种可能是能分辨个别云,  相似文献   
3.
4.
许多用于评价离散变量的分级预报的技术评分在某些事件的常值预报比其他事件的常值预报得到更高得分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公平技术评分可能鼓励预报员以其他事件为代价而偏爱于某些事件,因而作出具有系统性偏畸的或不良特性的预报。  相似文献   
5.
模式拟合方法或“伴随方法”在一个正压飓风路径预报模式中做了检验。在同化时段的开始对涡度场加以调整,以使耗损函数达到极小值,后者定义为模式涡度与一系列间隔为12小时的分析涡度的差的平方。在使耗损函数极小化以后,模式涡旋在同化时段内紧沿着观测到的风暴路径而行,表明过去的风暴路径的信息正包含在模式解之中。使用这一同化方法作的路径预报与用该同化时段结束时刻单一分析对模式初始化的控制预报作了比较。对飓风Hugo(1989)的18次序列预报的结果表明采用12小时同化时段,48小时以内的平均路径预报误差均小于相应的控制预报误差。采用24小时同化时段的预报误差要大于12小时同化时段的误差。由Derber所述的即把一个使耗损函数极小化的强迫项加到涡度方程中的方法被用来延长同化时段。强迫函数在涡旋附近有非常局地化的极值,因为涡旋尺度和涡旋在同化时段内移动的距离相当。这种局地化强迫作用影响随后的预报时段内风暴移动。如果在同化时段开始时首先对涡度加以调整,则该局地化强迫作用的幅度变小,然后加入强迫项以使耗损函数进一步变小。当采用这种组合方法时,在72小时以内平均路径误差小于控制模拟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该文描述了一个分析和预报热带气旋路径的交互系统的设计概念和业务试验。设计概念强调了一种交互系统,在这种系统中预报员能客观地试验各种设想,而不必从来自标准方法的相互冲突的预报中主观地作出选择。该系统是为放在预报工作台上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而设计。Barnes或者统计内插方案可用来分析预报员选定的任何大气高度或各层平均的原始或仿造的观测。然后通过积分无辐散正压模式来制作路径预报。 199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外场试验期间的业务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实时应用。文中还给出一系列个例研究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双台风涡旋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对不同强度、间距和基本气流条件下的双台风涡旋作了一系列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环境风场条件下,双台风在某一临界距离内作明显的相互旋转运动,这个临界距离是随台风强度以及风场分布的特征而改变的。双台风有明显的相互吸引作用的临界距离远小于相互旋转的临界距离。双台风相互旋转速率与台风强度成正比、与台风切向风速向外减小率和台风中心的间距成反比。均匀的环境气流对双台风相互作用影响甚微,但有了基本气流以后,两个台风对基本气流的扰动具有不同敏感性。在西风基本气流中,西台风移动稳定而东台风移动稳定性差。在有切变的环境气流中,台风运动既受环境气流的平流作用也受β效应作用和台风相互作用,当台风中心间距大于相互旋转的临界距离时,主要受环境气流和β效应作用。此外,本文还把试验结果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统计资料作了比较,並讨论了试验结果对预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用非线性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59-1980年澳大利亚热带地区249个热带气旋的路径(取样时间间隔为6小时).首先对热带气旋路径的混沌度或不规则特性作了估计.混沌度是通过先将全部热带气旋路径标准化到一个共同起始位置,然后测量初始位置相近的一对对热带气旋路径的平均偏离(速)率的方法来估计的.通过热带气旋路径的相关积分的计算,发现相应的动力学过程的维数在6到8之间,e倍误差增长时间尺度约为1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直到24小时的澳大利亚地区热带气旋移动的预报是确定性的预报.超过这一时限,则需要认真考虑以统计为基础的方法.澳大利亚热带气旋位置方差的实际观测值与在平均漂移上迭加随机移动模式预报值比较的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对应的两者很接近,在18-24小时以后,经验的和理论的热带气旋预报的位置方差呈线性地增长,表明随机模式在超过24小时的预报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0hPa南亚高压特征向量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10°-40°N,60-130°E的区域内的1956-1984年4到8月的月平均100hPa位势高度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分离出了主要四个特征向量场,它们分别表示了南亚高压的平均强度,南北摆动、东西振荡和脊线走向的主要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南亚高压及其活动特征提供了新参数。本文还分析了南亚高压的主要活动特征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及其活动特征对我国夏季降水具有重要影响,这与天气经验是一致的。它们与降水的相关关系也为长期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