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馨允  段丽 《西部资源》2015,(2):170-171
经过对哈啦河铅锌矿区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资料的处理,圈定了大量元素异常,再用R型因子分析,划分元素组合。从元素组合分布特征方面分析,评价异常找矿意义,确定4个找矿远景区,并圈定1号异常区为最佳找矿靶区,并经钻探发现了工业矿体,2号异常区有待进一步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oppler雷达、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 对2006年7月9日夜间发生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γ-中尺度强降雨落区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精细分析。对雷达等本地多种探测资料的精细研究表明: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中气旋回波块的滚动更迭是大暴雨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辐合对大暴雨落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暴雨落区形成阶段近地面3种辐合同时存在:平原东南风与山区偏北风风向切变辐合、平原东南风在山脉阻挡作用下的抬升辐合、大暴雨落区中心的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研究还表明:山前近地面地形辐合扰动, 向上传播, 引发边界层扰动的动力过程是香山大暴雨落区形成的主要动力源, 而来自东南方向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OLR和ITCI10年(1974~1985年)气候平均资料、月平均资料及OLR月平均距平资料[1],针对海南岛春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OLR场变化与海南灾害性天气的相互关系,并提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段丽  陈景耀 《广西气象》1995,16(3):13-16
利用OLR和ITCI10年(1974-1985年)气候平均资料、月平均资料及OLR月平均距平资料,针对海南岛春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OLR场变化与海南灾害性天气的相互关系,并提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引言这本用户手册描述的是有关热带气旋风速划分标准的改进和应用,该等级的划分给出了热带气旋风速与热带太平洋地区建筑结构、植被及沿海岸受灾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最初使用的划分标准是为了保证紧急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与预报的风速相关的风险,从而针对预报的热带气旋强度明确作出适当的防灾决策和建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将公告的风速值与潜在的危害直接联系起来是很困难的。例如:何种强度的风速可以掀掉铁皮屋顶、掀翻小汽车、可使海浪越过海堤冲击房屋或掀倒混凝土动力电杆。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紧急管理部门根据预报的风力直接向…  相似文献   
6.
热带风暴"菲特"(0114)特大暴雨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段丽  陈联寿 《大气科学》2005,29(3):343-353
海南岛破历史记录的两场特大暴雨都是由穿过琼州海峡的台风所造成,热带风暴"菲特"(Fitow)就是其中的一个.由红外卫星云图、雷达和常规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发现,当"菲特"穿越琼州海峡时,在其西南侧的海南岛五指山西北侧有一个中尺度对流小涡系统(MCS)生成.特大暴雨就出现在MCS所在地区.作者用PSU/NCAR的中尺度模式对这场暴雨和MCS作了模拟研究,发现当"菲特"穿越琼州海峡时,其外围流场和五指山山脉的辐合极有利于MCS的生成.诊断分析的结果表明,山脉地形生成的MCS,具有很强的上层辐散,中低空有大范围辐合和强的正涡度场.在暴雨加强时,正涡度向中层伸展,高层辐散明显加强.同时, 暴雨区出现较强的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大值区出现在对流层上层,这可能和上层辐散加强有关.这场暴雨的水汽来自南海北部,经由"菲特"东侧的西南气流卷入涡旋之中, 产生较强的水汽辐合.这也是潜热供应的源.诊断分析的结果还表明, MCS所在大气中下层出现了较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这对这场暴雨提供了对流加强和水汽向上输送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With the OLR data,the landfall and activity of tropical cyclones(TC) in southern China over a 20-year period(1975~1994) are studi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monthly anomalous OLR is somewhat teleconnected with the TC activity in southern China.The former is used to predict short-term climate for the latter over months with frequent or no TC influence.To some exter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C activity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monthly mean OLR anomalies is dependent on the climatological loca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northwestern Pacific region.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5—6日,北京地区在通常干爽的秋季出现了大雨过程。采用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发现,北京这次大雨天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东南沿海“罗莎”(0716)台风的远距离影响。主要表现在:(1) 台风外围环流波动在对流层顶向北传播,在北京上空与西风带波动叠加,形成对流层上层强辐散;(2) 台风北侧东风环流将东海和黄海的水汽汇聚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后沿着副高边缘向北输送至40 °N附近的北京地区;(3) 受“罗莎”台风影响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带向北推移1.5个纬距,形成北京地区的水汽辐合。动力分析显示,北京地区上空对流层500 hPa以下强辐合,500 hPa以上尤其是300~200 hPa强辐散,形成几乎整层的上升运动和600 hPa以下水汽的辐合,对大雨的产生十分有利。此外,大雨期间对流层顶长时间强的冷平流和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平流,在一定程度上对降水的维持起到了积极作用。敏感性试验同时表明,没有“罗莎”台风的影响,北京地区上空上述动力条件基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2009年深秋北京大雪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段丽  张琳娜  王国荣  段炼 《气象》2011,37(11):1343-1351
北京地区的初雪平均在11月28日前后。2009年10月31日夜间至11月1日白天北京出现雨转雨夹雪,再转大雪的天气过程。作为初雪,这是北京22年来罕见的。分析表明,这次过程降水前12和6 h华北中东部的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受一致的西北气流控制,前期水汽输送和积累不明显。北京地区在10月这样一个相对干燥的季节和前期水汽不充沛的环流形势下产生大雪局地暴雪,实不多见。文章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北京地区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仪、地面自动站等多种本地加密探测资料,对这次大雪过程进行了动力计算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由对流层上层贝加尔湖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所引发的动力作用是北京这次初冬大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雪发生前500 hPa正涡度平流区、对流层中上层水平辐散中心、对流层中下层水平辐合中心呈垂直结构控制北京,为北京地区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动力环境。山前和平原地区近地面东南风,边界层偏东风及边界层以上的对流层底层偏西风的风廓线分布在北京西部地形作用下产生动力抬升和局地对流,增强了北京西南部的降雪。这次北京大雪的水汽条件源于近地面偏南风和东南风的短时间局地增湿,以及这种增湿在高空强冷气团作用下产生的对流层中低层的局地水汽辐合。  相似文献   
10.
盛夏OLR月距平对TC登陆和影响华南的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OLR资料,对近20年(1975-1994年)热带气旋(TC)在华南地区的登陆和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LR月平均距平场的变化与TC在华南地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遥相关关系;利用OLR月平均距平场可以进行华南地区多TC影响月和无TC影响月的短期气候预测;华南地区TC的活动与OLR月平均距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