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球表层的原动力产生于岩石层对使其变形的驱动力的响应。板块构造理论对海洋岩石层的运动做了很好的解释,海洋岩石层的年龄一般少于200Ma。大陆岩石层典型地记录了十亿年来的地质演化过程。即使是对现代变形,也很难估算大陆岩石层的应力平衡。假使地球应力场可以直接测量,例如,使用钻孔崩裂测量方法,也需要根据岩石层几何形态及物理状态来将这些点上的应力值外推到整个地球。实时形变的GPS测量观测的是瞬时应变场,只有用合适的本构关系才能把它和应力场联系起来。地震数据对调查我们星球表层内过去和现代运动的地下记录是很必要的。岩石层成象是不容易的,垂向和侧向上的强烈变化的范围相当于用来探测地壳结构的地震波长的范围。这些变化改变了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在地表记录的地震波场中产生复杂的图象。岩石层的结构可以描绘成一个三维非均匀波谱,这个波谱可延伸的波段很宽,且仅仅是局部稳定的,需要不同的地震探测方法来重建这种复杂的波数谱,即岩石层的结构。反射地震学为识别陆壳的细结构提供了最高分辨率手段,其分辨率在深部地壳大约为数百米,在浅部地壳可达几米。折射地震学为地壳和上地幔地震波速的变化提供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更粗略一些的测量方法,其分辨率大约为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在区域地震台阵中的地方震测量可提供5~10km规模的构造信息,以及高精度的地震活动性图。在线性分布和区域性分布的便携式地震台阵中,远震信号的宽频带测量可提供地壳总体结构的信息,还可提供地幔结构的最高分辨率,通常为30km的大小。用所提供的三种方法来提高分辨率,并结合不同尺度的测量结果是地震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IRIS计划的第二部分是用来表示IRIS如何影响了地震科学。做这项工作最好的方法是找些实例,我们邀请了IRIS成员,请他们选择工作中有说服力的一个方面,并浓缩在一页纸上。此外,我们还有选择地邀请了一些科学家来写一些能反映他们个人对IRIS看法的评论文章。我们将这些内容组织成第二卷的章节,这些章节广泛地包含了IRIS已发挥很大影响的领域。地震学方面的新发现几乎都是新的观测的结果,有些甚至是未曾预料到的。这些简短的贡献,有着不容置疑的事实和臆测,解决了悬而未决的科学争论,并激发出许多新的理论模式。第二部分的章节包括:  相似文献   
3.
地震学和IRIS     
地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地震——看起来是不可预测的和特殊的。我们还远未达到从基本定律出发的、对地震的全面了解,而且很少有机会能进行可控实验,来分离出控制地震发生的特殊的物理条件。然而,根据地震观测结果的长期积累,导致地震活动的构造过程的描述以及震源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对于对导致地震孕育的地质条件和地质过程感兴趣的地震学家来说,要在地质构造的存在或范围上或者一个区域变形模式方面得出结论,一次地震的发生,记录和分析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断裂机制时,一个地震的高质量的记录可以为假设的震源模式提供一个新的约束。较好的地震资料有时有助于证明或证伪称有争议的假说,但更经常地是导致物理模型和概念的渐近式的进化。地震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高质量的观测资料的汇集成为我们这门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在与地震震源相关的广泛的科学问题中,IRIS设备已经取得了可能的成就。除了由于由IRIS仪器收集的地震数据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带来的优势外,还在IRIS设备的协助下,在地震数据如何分享、管理和分配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篇短文的目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强调IRIS在技术和组织方面的成就,这些成就导致了1994年两次千载难逢的深震的观测。第二,讨论IRIS设备如何才能够有助于解决目前震源理论方面的一些争论。最后,描述怎样用新方法将这些日益增加的高质量的地震数据用于监控全球地震和应力释放,以及这些数据的迅速传播和分析怎样产生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1 GSN的起源 1983年7月,一个特设的地震学家小组在哈佛大学聚会,探讨全球地震学的未来。那时,已有的模拟和数字全球台网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发展,这些较老的台网要么是模拟的(在纸上记录)(诸如始于20世纪60年代USGS资助的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D),要么是早一代数字的(动态范围和带宽有限),像USGS和ARPA资助的地震研究观测台(SRO)和UCSD国际加速仪台网(IDA)。带反馈电子设备的现代地震仪可获得很宽的带宽(从潮汐频率  相似文献   
5.
1 科学原理有两类需要海洋地震台网(OSN)的科研任务:需要分布尽可能广的永久性地震台站的全球性课题,包括在海洋地区的覆盖,和重点研究海洋盆地中的地震活动性、结构和构造等区域性课题,这两种研究需要不同类型的设备,尽管每类研究的内容可能会有所重叠。很明显,全球地震台网在东太平洋和南半球海洋区域的台站覆盖有很大的空区,而且这个空缺不能用海岛台站来弥补。这些空区: 妨碍了大部分核幔边界和最下部地幔  相似文献   
6.
引言在过去的7年里,位于西雅图的IRIS数据管理中心的数据存档已成为地震学家为研究地球内部和震源情况而收集地震数据的数据源。在这些数据存档中,包含有执行IRIS PASSCAL项目期间部署的临时地震台站的数据,有IRIS全球地震台网的永久台站的数据,数字地震台网联盟的其他合作成员组织台网的数据以及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运行的早期数字台网的重要数据,由于中心还提供了获取这些波形数据有效方法,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波形数据的汇集中心。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小时内,地震学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一)任务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科研与国际资料交换等工作需要,对地震观测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目前对地震观测质量普遍感到急待介决的问题之一是时间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前阶段绝大多数地震台站时间情况来看,一般误差均大于甚至远超过±0.1秒。估且不谈由于错误收对UT_1时间系统所可能导致误差(注:我国上海与陕西蒲城发播的BPV_(2.3)与BPM授时讯号均发播UT_1与UT_c两种不同时间系统讯号,且程序不同,极易引起错误收对。UT_1与UT_c时间且非常差,按国际规定最大允许±0.9称。参表一、  相似文献   
8.
1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概况中国大陆邻接印度、欧亚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缘 ,其特点在于具有复杂的地壳构造和高地震活动性。中美合建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 CDSN)运行 1 5年来 ,在中国地震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DSN作为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协会 ( IRIS)部署的全球地震台网 ( GSN)的参与伙伴 ,为全球地震学研究做出了贡献。CDSN系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中的项目 ,也是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台网的建设始于 1 983年 5月 ,历经 3年的场地准备和技术实施 ,于 1 986年 7月建成。1 986年 1 0月 1日起 ,CDSN数据管理中心以…  相似文献   
9.
CDSN台站典型震例数字地震图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描述利用UNIX的SHELL组合命令实现数字地震图库的建立。图库按时间顺序排列,地震波形文件与数据库中相关的表(TABLE)分开存放,波形文件是以CSS3.0格式存储的,符合ARS的使用习惯。使用时用户只需更改数据库的名字,即可使用功能很强的ARS分析软件,对数字地震图进行回放处理等操作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台站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家疃数字地震台为例,介绍了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台站系统的各种硬件单元及它们的相互联系与特征,同时介绍了系统的频率响应,数据流和动态范围,并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一期设备进行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