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上海市数字强震观测网是我国第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强震观测网,是上海市“九五”期间建设完成的,它由3部分组成;地面观测网,结构观测网和深井强震观测系统,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本文详细介绍该强震网的整个概况。功能及取得的部分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2.
837工程简介     
技术的改革往往给一门学科带来突飞猛进的推动力。六十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地震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各类数字地震仪、有线无线通讯技术以及地震数据的综合处理和服务,成了当代地震学得以发展的主要支柱。与此同时,地震预报研究作为地震学应用于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也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实践告诉我们,探  相似文献   
3.
序言     
1989年10月,在山西和河北省间发生了6.2级大同—阳高地震后,国家地震局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快和提高大华北地区的大震速报的速度和精度,为政府部门抗震救灾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使在该地区内早期建成并已投入日常运行的8个地方无线遥测地震台网和一个区域遥测地震台网间能及时交换数据,各自掌握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情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地震观测技术近期进展情况简介代前言张奕麟(中国上海200062上海市地震局)近10余年来尤其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上多种行业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其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这种飞速发展的势头,已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极...  相似文献   
5.
序言     
为了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震情监测和地震预报研究,本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广东省地震局在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及有关市、县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套分辨率为24位、记录动态范围约在110 dB左右、观测频带主要为短周期的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经自行集成安装,建成了由12个台站、一个装有国产数字复接分和微波传输设备的无线中继站,和一个数据记录、处理分析中心组成的广州珠江三角州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该台网于1996年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的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用国外设备建成的高分辨率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地震观测技术是地震学研究最重要的基础。近20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了地震观测方法的更新,地震观测设备的换代和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创新,使当代地震观测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推进了地震学研究的发展,获得了一批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值此世纪之交,回顾近20年来我国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对下个世纪的近期展望,既很必要也颇具意义。80年代中期,国家地震局采用768工程独立开发研制完成的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设备的地震观测系统,在全国建成了20余个不同孔径的模拟遥测地震台网,使我国的地震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六人,应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的邀请,于1979年11月14日至12月7日赴美进行访问和考察。在访问位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市的地质调查局地震研究办公室所属的全球地震学研究室时,该室主任恩达尔(E.R.Engdahl)介绍了目前正在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该台网预期由1个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台网的台站、5个改进的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台站、13个地震研究观象台和17个数字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的台站所组成。前三类台站上所使用的观测系统过去已有多篇文章介绍,而最后那类台站上拟装备的观测系统则尚未见报导,为此将所赠的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地震学研究室阿尔伯克基地震实验室的赫特(Charles R.Hutt)于1979年11月写的《供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用的数字记录系统》初步报告,摘译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