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地震数据中煤层反射波具有能量强的特征,使邻近地层的反射被煤层反射所掩盖,导致邻近层难以成像,岩性解释工作存在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驱动的煤层强反射能量衰减方法。利用测井数据和煤矿井下钻孔实测的煤厚数据与煤层反射振幅绘制交会图,拟合振幅与厚度的关系式,构建数字模型并模拟煤层反射,在振幅残差阈值的控制下迭代求取全区煤层厚度,使用求取的模型煤层反射数据对实际数据中的煤层振幅进行衰减。通过模型试算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某煤矿地震数据中3-1号煤层反射压制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对实际数据中的煤层反射压制效果良好,煤层附近的弱反射层成像质量得到提升,为岩性解释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AGC)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的一个模块。通过构建模型和两套处理流程,对炮集、CDP道集和叠后数据使用该模块后可能给振幅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讨论了该模块对AVO属性分析、岩性和流体识别等振幅解释技术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AGC方法对岩性异常处的振幅变化会带来严重失真,最终将导致解释错误。因此,在以振幅解释为目的的处理流程中,叠前和叠后禁止使用AGC方法。   相似文献   
3.
煤矿顶板砂岩水害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河道砂体的有效识别对煤矿防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震数据识别河道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河道砂不是煤矿勘探的目的层,研究程度低,并且在地震数据成像中河道是一种线状、孤立的地质异常体,常被忽略,因此,在煤炭地震勘探中该项技术不够成熟。以淮北地区某矿的高密度地震数据在含煤地层上覆新近系中发现的河道为基础,在抽取8条线变换为常规观测系统后,以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等观测系统参数为对象,对常规观测系统和高密度观测系统在剖面和平面图中的河道成像质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0.8倍河道埋深的最大偏移距和全方位方位角情况下对河道成像较为有利,高密度较常规观测系统对河道成像较好,特别是振幅类属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孔隙裂隙型砂岩横波速度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地震资料的AVO分析以及储层预测的流体识别分析等中需要横波速度信息,然而目前多数地区缺少横波速度测井,既没有岩石物理测试也没有VSP提供的横波速度信息.以往AVO和储层反演中的横波速度通常依靠经验公式或从纵横波波速度比为常数的假设中得到.这些经验公式往往精度很低,对于AVO特性包括弹性阻抗等特性描述不准确.特别是对储层中流体变化引起的AVO异常无法准确描述.为了获得准确的横波速度信息,我们采用Gassmann方程为基础的孔隙介质理论以及Lee提出来的方法建立了孔隙介质的横波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利用Thomsen的裂隙介质理论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含有裂隙的孔隙砂岩模型.预测的横波速度与实际的横波速度的对比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地区某煤田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对煤层下部地震成像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资料处理环节,对影响煤层下部成像效果的面波和多次波,根据空间和频率等特性进行压制和衰减;在地表激发条件差、震源能量衰减迅速、煤层对下部反射有强烈屏蔽作用的情况下,对弱信号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和保护。实际资料处理,得到了较满意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井控振幅处理技术是利用单井数据对井旁道振幅恢复效果进行质控,但无法应对多井之间参数差异,以及无法对远离井位置的数据恢复效果进行约束。这里以相关系数为标准优选质控井,以井合成地震记录的振幅能量趋势为标尺,对球面扩散中的指数函数补偿方法中n参数的补偿效果进行质控,保障地震数据在垂向的能量趋势的正确性;以两口质控井和层位数据为基础构建联井数字模型,基于模型模拟的联井剖面为标准,对指数补偿方法中参数n和区域振幅补偿因子进行质控,保障远离井点的地震数据的振幅趋势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为地震数据保幅处理提出质控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为地震数据的垂向和横向的振幅相对关系的正确地判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