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冰雹过程的惯性重力波观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高灵敏度的电容式微压波传感器对1998年4月11日16时发生在贵州省普定县的一次降冰雹过程的重力波进行观测,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中尺度模式对这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使用Morlet小波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这一过程中惯性重力波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并分析急流、地形及切变线对惯性重力波的影响.观测发现:在降冰雹前,每隔1~4小时出现一次短周期重力波阵性增强的现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低空降冰雹前几个小时有强的短周期重力波出现,其中周期较长的出现早、存在时间长,周期较短的出现晚、存在时间短;强的低空急流和风速垂直切变触发对流或湍流的发生和加强,对流或湍流又激发了80~200 min的短周期重力波;短周期重力波更容易向垂直方向传播,而长周期重力波倾向于水平方向传播.长周期重力波在降冰雹后周期有明显变短现象,随高度越加明显.由地形形成的重力波在最高山峰上空振幅最大.  相似文献   
2.
小尺度地形引起的切变重力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建国  李启泰 《气象学报》1992,50(2):227-231
在大气边界层中,特别是山区的边界层中,经常可以观测到重力波的活动。例如Bull和Neisser分析了1974年4月至7月的2300时的微气压计记录。他们发现约38%的观测时间里都存在振幅至少为10—20 dPa的重力波活动,其中大多数重力波的振幅为25—70 dPa。由于风速切变和温度层结的不同,重力波引起的垂直位移的大小可能为百米,也可能达到整个夜间边界层厚度的量级。 很多大气活动都可能引起重力波,例如锋面、低空急流、局地风切变、逆温及强对流等等。地形特别是在夜间也是产生重力波的重要来源。当稳定度随高度急剧减少或风速随高度急剧增加时,在山脊的背风坡经常可以发现一系列的波动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启泰 《贵州气象》1996,20(6):47-48
贵州省开展人工防雹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尽管在全世界人工防雹仍然主要是一项科学实验,在冰雹灾害严重的我国许多地方,它已经以大量成功的事例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证明了它存在和推广的价值。但在取得成功、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欢迎肯定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工防雹本身的不成熟性和进一步加强其科学性的迫切趋势。它作为一项全省每年投资数百万元的科学实验性质的防灾减灾技术,有必要不断加强其中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我们注意到,尽管全省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人工防雹抗灾,但仍然每年都有冰雹灾害发生,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4.
赵彩  李启泰 《高原气象》2001,20(1):41-45
提出了一种利用SO2空中和雨水采样资料和气象资料、云物理探测资料等计算云下SO2降水清除系数的方法,计算了贵阳市冬、夏季不同雨强下的SO2除水清除系数kw,并将所得结果实际用于城市SO2浓度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5.
6.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WRF-V2.1对2007年7月7-8日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的中尺度重力波(MGW)特征,并运用拉格朗日Rossby数(Ro)来诊断非平衡流特征.研究表明:这次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波长约为56~75 km,相速约12~19 m·s~(-1);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地转调整机制是MGW产生的首要机制,Wave-CISK和地转调整为波动传播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使MGW在具有波导结构的大气中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满足舶指标的不平衡运动区与重力波活动区十分接近,它对波动产生的时间和区域方面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冰雹灾害的大气重力波遥感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泰 《贵州地质》1996,13(4):363-367
1985~1992年在北京、贵阳及河北满城进行的多次强对流过程大气重力波探测研究中,发现灾害性冰雹出现前3~6h即有周期为20~60min,振幅超过30Pa的大气微压重力波间歇性的活动。这一发现为灾害性冰雹过程的临近预报提供了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重力波动态(三维)谱分析技术并设计了相应的微机系统软件,实现了大气重力波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连续动态谱显示,从而研制成将微压波探头、数据采集、微机动态谱实时显示和临近预报指标等软、硬件结合为一体的冰雹重力波预警系统。该系统对强对流冰雹过程有很高的预警和识别能力,并且已达到实际业务使用水平,初步应用于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大大减少了空报造成的盲目性。1993年3~6月该系统在贵州省重雹灾区普定县实际用于冰雹预报和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的效果证明,该系统可提供时效为3~6h的冰雹预警信息,未出现空报和漏报,为该县减少炮弹耗费50%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这一系统同时还是普遍适用的大气重力波探测和实时分析工具,应用时只须改变软件中的参数设置或增加局部应用程序,即可对锋面、气旋、台风、高空槽、高低空急流等天气系统和强对流、危险性风切变等大气现象以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进行连续跟踪  相似文献   
8.
李启泰 《贵州气象》1997,21(1):35-37
1985~1992年在北京,贵阳及河北满城进行了多次强对流过程大气重力波探测研究中,发现灾害性冰雹出现前3~6小时即有周期为10~40分,振幅超过30Pa的大气微压重力波间歇性的活动。这一发现为灾害性冰雹过程的临近预报提供了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重力波动态(三维)谱分析技术并设计了相应的微机系统软件,实现了大气重力波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连续动态显示,从而研制成将微压波探头,数据采集,微机动态谱实  相似文献   
9.
贵州冬季层状云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启泰  卢成孝  赵彩 《气象》1988,14(5):9-14
本文使用贵阳地区的探空、飞机探测、地面降水以及飞机撒播干冰人工增雨试验的初步结果等资料,对贵州冬季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降水性质,降水的区域相关,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人工催化增雨的可能性及实施作业的实际增雨效果等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分析。 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层状云在贵州国民经济生产中,既是一种不利因素,又是一种可供实际开发的空中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赵彩  李启泰 《贵州气象》1995,19(5):4-14
使用三维地形跟踪坐标系上的动力学流场模式和平流扩散方程浓度场模式、模拟了造成贵阳市冬季严重二氧化硫污染的局地环流特征以及相庆的SO2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冬季稳定冷高压系统控制下的晴朗小风天气是造贵阳市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天气条件,其基本特点是地面小风,边界层下部较强的逆温层和城市盆地周围山坡的夜间冷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