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地热地质学前景在地热勘探中,地质学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作出勘探地区的三维地质构造图。在这样的构造图中有可能发现地热储集层的水理构造。通过迄今为止国内外所进行过的地热勘探,人们逐渐清楚了各种地热储集层的地质构造的位置,这就是火山性陷落带内的隆起块、背斜构造的顶部附近、火山口及其附属的断层。但是,这些成果对于新的地热储集层勘探,还看不出有什么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唯象方法,对井下不同深度处的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记录幅度随深度变化的对数模型。基本公式为: lg(NO/N)=α_Nh+β_Nlgh, lg(SO/S)=α_Sh+β_Sl_gh, lg((S/N)/(S_0/N_0))=(α_N-α_S)h+(β_N-β_S)l_gh。式中α、β表示介质吸收因子和阻抗因子。N、S分别表示噪音和信号,其角标零表示地面数值。h为自地面计起的深度。该模型有效地解释了哚音随深度的衰减、地震信号随深度的减弱以及信噪比随深度的增加现象。并且,本文结合实际资料给出黄土盖层、砂土盖层和基岩地层等几种类型场地的吸收因子α和阻抗因子β的数值。文中对单层对数模型进行了扩充和限制,即将单层模型扩充为多层模型,将垂直分量扩充为水平分量,同时对频率效应、哚音和信息的类型以及其强度等进行了讨论。文章最后,就深井观测的最佳经济深度震级改正和深度曲线的计算等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对深井地震观测的实际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井下观测中有可能记录到近震体波的地面反射波震相。这些地面反射波震相振幅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原来入射到地面的上行波的振幅大小,也取决于上层波速V,观测深度Z,及上行波的频率f_1诸因素。当2f_1·Z/V≈n(n=0,1,2.…)时,反射波震相的幅度最强;而当4f_1·Z/V≈2n+1(n=0,1,2,…)时,反射波震相幅度最弱。此时,实际上便看不到这样的震相了。反射波震相SS一般在水平分量较强;而PP震相,除一般在垂直分量较强外,有时水平分量也会出现很强的振幅。利用地面反射波震相可以估算表层的地震波速。  相似文献   
4.
四、对数模型的扩充第二节建立的对数模型和第三节给出的三种类型地层的模型参数α和β数值,是针对单层、垂直分量和优势周期这种特定情况下得出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为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扩充。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以地热为调查对象的物理勘探,主要使用电法、电磁、重力、磁法、微震观测和地温调查等方法。地震勘探,特别是反射法地震勘探,可以说并非十分有效。就石油、天然气的物理勘探而言,反射法的地震勘探技术是相当成熟的,根据SEG 1984年的统计可知,全世界仅陆地上的石油地震勘探测线长度已达425,758英里。然而,以地热为调查目的的勘探却仅有60英里。不言而喻,其主要理由是因目前的能源供应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很高。然而,与主  相似文献   
6.
包括有地震的岩石破裂过程在时间、空间和强度方面具有许多分数维性质(fractalpropertjes)。古登堡—里希特关系式指出了破裂尺寸的分布状态是一种自相似状态(Self-similar)。Omori的功率定律表明分数维构造在时间尺度方面的存在。关于地震空间分布的分数维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活动区比较分散。近年,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地震发生比较频繁。如1966年华北平原的邢台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南(营口)地震等。由于平原地区人口比较稠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受沉积层调节的地震运动的特性,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关东地区布设了一些强震观测台阵。特别是利用最大深度600m或更深至早第三纪基底顶端之下的深井台阵调查研究了具有百达几千米沉积层的地震反应。根据观测结果,我们确定了两种沉积基底系统的基本地震反应。一种是由在沉积层基底系统上S波的多重反向所引起,沉积层当作水平构造来处理。另一种是由S波在地表面和倾斜基底界面产生的一系列全反射所引起的。这一串全反射的SH脉冲产生的一种伪靳夫波。最近,我们曾试图利用深井资料和地面台阵资料来分离震源谱、传播特性和场地放大特性。本文介绍利用1987年12月17日发生在千叶县以东近海M=6.7地震资料估算的场地放大特性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983年4月30日,日本总理府公布了对以震灾为主的各种灾害进行民意测验和舆论调查的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地震是可怕的,但多缺乏准备。由调查结果来看,日本是遭受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很大的“灾害列岛”,但是,一方面为此担心,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挺保险,因而很乐观,对地震灾害没有思想准备的人达70%。即使是在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很大的东海地区和关东地区,在平时就考虑到避难等问题的人,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调查于1982年11月上旬进行,对象为三千名二十岁以上的人,调查结果回收率为81%。灾害和安全感由“灾害”一词可联想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