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国外前苏联学者尼可拉也夫曾提及地震后有的河流形成地震坝,其后再超覆沉积细粒物质,并称为"地震沉积相",显然这是指的地震堵塞湖形成后的沉积.国内最著名的地震堰塞湖是1933年四川省茂汶北的迭溪7.5级地震,这次强震不仅使迭溪全城及周围60余城镇、村寨全部毁灭,并且四山普遍崩溃,迭溪台地大规模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地震堵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溃决,造成下游水灾.类似这种地震堵塞湖是地震导致山地,丘陵或台地崩塌堵塞溪流,是地震导致的重力作用堵塞,应为地震重力堰塞湖.本文论及的地震堰塞湖即前港湖、龙湖、虺湖、丙州西侧小湖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西南侧,处晋江半岛中部,4个湖沿着控制深沪湾地堑北西边缘的衙口-丙洲断裂呈NE60°线状展布.该断裂与其东侧的深沪-金井断裂共同构成了全新世深沪湾地堑,卫星照片中有清晰的显示.这两条断裂及其所夹的活动地堑同属于区域性的常乐-诏安断裂带中段部份.  相似文献   
2.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后地下水气体逸出异常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方面的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作者为探讨地下水气体地球化学地震效应,选择汕头东山湖区高温热水和冷碳酸水各一个观测井,每月一次(第五天)采集地下水逸出气样,测定其气体化学组分。连续观测两年多,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广东省ADP数字地震前兆综合观测台网中心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冯绚敏  王莉娅 《地震》1993,(3):64-67
根据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定结果,广东地下热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起源,水中F~-、HCO_3~-、气体组分是映震较灵敏的组分,这与其特定的地球化学背景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6.
粤闽两省地下流体月异常频次叠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粤闽交界地区、粤闽两省1988年1月到2000年12月以及粤西地区1987年1月到2000年12月地下流体月异常频次叠加值。结果表明,以正常时段占总时长80~90%作为设定异常阈值的依据,除1997年5月福建永安ML5.6级地震外,粤闽两省及其沿海发生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月频次叠加值均出现异常。粤闽两省计算结果显示了4个比较明显的高值异常时段,其中3个异常时段后,紧跟着是粤闽两省ML≥5.0中强地震的活跃时段,且叠加值的“正常时段”、“异常时段”与地震平静期、活跃期对应较好,为未来的中强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的判断提供依据,但该方法会损失个别资料的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