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华北地区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华北地区114项骨干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提取与计算基础上,结合华北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壳厚度,特别是现今动力学环境因子等因素,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地震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位数字与模拟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地下水位数字记录仪与模拟记录仪产出的水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日均值相关系数在0.3956-0.9997之间,整时值相关系数在0.0526-0.9997之间;自流井水位资料的同步性较差;总体分析数字化水位仪观测精度优于模拟水位仪。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地下流体的两类短期前兆异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变化与中强以上地震的关系,提出华北地区地下流体存在转折型短期异常和单一型短期异常.结合震例对这两类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应特别注意研究预测区内的这两类群体异常的准同步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平滑滤波法,对后土桥地震台电磁场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分钟值进行处理,发现在印尼8.7级地震前出现了一些短临异常情况,而且地电场和地磁场出现同步脉动变化,并对异常的变化特征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山西洪洞、临汾历史大震区现今地震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临汾地区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资料,对1303年洪洞(M=8)、1695年临汾(M=73/4)两次特大地震所在区域1987年-1999年发生的1670次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的测定情况比原有结果有很大改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两次历史大震所在区域中现今地震的密集区,与两次大震各自的高烈度区长轴方向、形状和大小相吻合,反映了历史大震震源断层对现今小震活动的约束作用。小震震源深度的分布情况表明,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可能都比较浅。重新定位结果为利用现今小震的群体特征研究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短水准震前异常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1998年1月10日张北M6.2级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前宽城短水准、兴隆短水准和易县短水准异常的特征。短水准资料具有年变周期,分析异常必须剔除年变。本文应用周期滤波方法对短水准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短水准异常地震前有明显的阶段性,异常发展可分为初期、中期、临震三个阶段,且具有明显的由中期向短临转化标志。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强地震目录资料(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编,1999)为基础。统计研究了1300~1988年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后,10年内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优势空间范围。根据这一统计特征。印证性地分析了10余年来华北的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至包头一带5级以上地震空间活动特点。另外还研究了1981年以来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与晋、冀、鲁、豫交界地区5级以上地震。以及1998年至2001年11月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与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呼应关系。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