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5年大柴旦M 0.5以上地震重新进行精确定位,并绘制区域地震震源深度频数直方图。根据地震精定位结果,选取地震波形记录较好的事件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发现,重新定位后,大柴旦地区约65%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6—10 km,震源深度较浅,地震波列衰减快,经过滤波,在直达波后观测到新的震相,初步推测为康拉德界面反射波。  相似文献   
2.
对湟源地震台周边各种因素所致的地震记录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干扰源主要有采石场爆破、灌溉水渠、小河、车辆干扰及各种天气及固有干扰等。根据这些干扰源的频谱特性,采用MATLAB语言,设计、编制了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在震相识别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湟源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分钟值、1 sps、10 sps和100 sps四种不同采样率的观测数据,通过自检分析、同震应变阶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青海玛多M7.4地震同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钟采样记录的地震波信息缺失严重,用分钟采样数据进行地震波初动、同震变化幅度等研究将会得到信度较低的结论;采样率越高,记录应变地震波信息的能力越强,但100 sps采样和10 sps采样结果相差不大,10 sps采样已能记录到比较全面的应变地震波信息;同震应变阶的变化性质和变化幅度与采样率无关;未来布设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时,建议应将采样率至少提高至1 sps。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5年大柴旦M 0.5以上地震重新进行精确定位,并绘制区域地震震源深度频数直方图。根据地震精定位结果,选取地震波形记录较好的事件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发现,重新定位后,大柴旦地区约65%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6—10 km,震源深度较浅,地震波列衰减快,经过滤波,在直达波后观测到新的震相,初步推测为康拉德界面反射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