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相似预报方法是一种基于历史相似个例的预报方法,在综合考虑天气发生的环境场和气候场的条件下,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强对流天气的客观预报。利用2016—2019年5—9月宝鸡市自动气象监测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及ECMWF细网格0.25°×0.25°模式预报资料,应用相似预报方法对宝鸡市2020—2021年5—9月短时暴雨和雷暴大风天气进行预报和检验。结果表明:短时暴雨平均预报成功率和预报成功指数分别为0.852和0.304,14—20时预报效果最好;雷暴大风平均预报成功率和预报成功指数分别为0.837和0.254,20—02时预报效果最好;两类强天气漏报率均低于0.33,空报率均在0.75以下;相较配料法,相似预报法对两类强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成功指数均有较大提升,且空报率和漏报率也明显降低,能够较好地预报出短时暴雨和雷暴大风未来24 h的对流潜势,在宝鸡地区表现出更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宝鸡市2017—2019年PM2.5质量浓度小时数据及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探讨了宝鸡市PM2.5质量浓度、相对湿度和能见度三者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3 a冬季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主导来源气团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宝鸡冬季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多发生在1月,期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有不同的拟合幂函数关系,空气相对湿度>80%时,空气中水汽含量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60%时,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是PM2.5质量浓度。2017—2019年冬季宝鸡达重度污染及以上的过程后向轨迹聚类结果略有不同,其中2017年污染以偏北及西南气团近距离输送为主,2018年污染以宝鸡本地积累为主,2019年污染以关中临近城市(西安地区)近距离输送为主;西北路气团移速最快,远距离传输能力最强,偏东路气团移速最慢,远距离传输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3.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了2014—2018年陕西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天气学分型。结果表明:陕西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关中地区,冬高夏低,秋春居中,其月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U型分布特征,重污染主要发生在冬季12—2月,年均200~332 d;关中5市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明显不同,咸阳、西安表现为单峰特征,而宝鸡、铜川、渭南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宝鸡、渭南、西安、咸阳均在17时前后出现PM25质量浓度的最低值,而铜川则出现在07时左右。造成陕西持续性重污染天气的地面气压场可分为高压控制型、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和低压倒槽型四种类型,陕西持续性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地面气压场往往由以上几种交替出现。持续性重污染典型过程期间,关中地区的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同步变化特征,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地面风速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有正相关性。本地污染排放和关中城市群附近近距离输送是污染物累积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波动性。于2021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无定河流域上、中、下游及其6条支流和流域内的3个淤地坝开展水生态系统调查,旨在厘清无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并开展健康评价。无定河流域春季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05种,平均密度为18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0.760 g/m2,秋季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7种,平均密度为9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0.454 g/m2。通过对两季度研究区域内底栖动物27个生物参数开展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构建无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对全流域40个样点(6个参照点和34个受损点)进行B-IBI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无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较好,40个样点中春季有19个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秋季有23个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其中无定河上、中游干支流大都以健康和亚健康为主,无定河下游干支流以及3个淤地坝水体健康状况较差。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完整性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定河流域河流健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