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结合岩石磁性分析重磁场反演结果的时间信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岩矿石的磁化率和剩余磁性是岩石物理性质的基本参数,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但是常常不合理地把磁化率作为标量来测量。本文提出在无定向磁力仪的“As”位置上作多个方位的测量,为减小误差,再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其最优概值—磁化率张量与剩余磁化强度矢量。实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频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磁化磁场为恒定磁场(无定向磁力仪─-A)与10kHz交变磁场(MiniseP旋转磁力仪─-M)的两种情况下,作岩样比测时发现,后者测得的主磁化率值к较小,而且沿磁性叶理面方向f的主磁化率值кmax与кint比沿其法线方向n上的кint减少得更多.作者以涡流磁滞机构对磁性载体材料的“磁屏蔽”作用发生了各向异性的影响来解释此现象;并推测磁化率各向异性存在频散现象.  相似文献   
4.
阜平猴石顶太古界褶皱的岩石磁性组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猴石顶太古界重褶皱位于阜平太古宙穹状复合褶皱群中一个钩状褶皱的“钩子”部位。其中一层斜长角闪岩标志层的岩石磁性组构的分布情况为:1.在翼部的磁化率量值椭球是压扁形的,磁性叶理面的方向与变质层面及片麻理的方向基本一致,表现为向北西倾斜的倒转褶皱;2.在太古宙再次变形阶段所形成的转折端部位,磁性叶理面的走向变化较大,并出现拉长形的磁化率量值椭球,反映了经受过拉张作用的变形和多于一次的不同方向应力的作用;3.西翼的磁性线理值与磁性叶理值以及磁化率各向异性度都大,反映它经受过较强的剪切应力与压应力的作用;4.磁性线理主要倾向北半球,而且部分磁性线理近南北方向分布。 推测猴石顶重褶皱可能处于向北倾伏的主体构造的东侧。 上述岩石磁性是由自行设计的静态测量方法,用国产的数字式无定向磁力仪测定的。  相似文献   
5.
6.
库车—塔中—塔南剖面磁异常反演与塔里木盆地基底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塔中—塔南剖面进行磁异常反演,提取异常体的剩磁倾角,结 合古地磁、构造热事件和岩石磁性等资料,研究盆地基底的演化。结果表明,南、北塔里木 地 块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史:北塔里木基底主要受早期古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影响,中央隆起和 南塔里木基底主要受二叠纪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在南、北和中区内都有沿深部断裂发育的剩 磁倾角较陡的磁异常体,与火山岩对应。二叠纪之后,地壳相对稳定,盆地基底的演化基本 结束。  相似文献   
7.
岩石的磁化率是各向异性的,作者对这一问题曾有专著论述。本文介绍了这一方法在苏南若干构造上的应用问题。所作岩石磁性组构初步结果反映了构造分布和相对动向的某些特点,证明该方法在岩石组构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贺绍英 《物探与化探》1981,5(5):305-310
目前国内外对纯水及含水岩石的极化机制和极化作用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是作者根据有关文献,提出了用弛豫时间来解决有关离子导电岩石极化机制向题的办法,并作了定量估算。论点是否确切,欢迎展开讨论,以利相互促进、提高,以及活跃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9.
国外含水岩石激发极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绍英 《物探与化探》1979,3(4):41-49,40
在1919年,法国施伦伯杰(SchlumbergerC.)就观测到潮湿的非固结岩石,在断开所通过的直流电脉冲后,会显示出二次的瞬变电压。最早把激发极化方法用于野外找水实践的,见于1957年杂志报导的瓦克尔(VacquierV.)[3]于53-57年间所做工作。他不但实地应用了表征激发极化强度的“充电率”,还采用了反映二次电压衰减特性的“衰减速度”,取得了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