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大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如何预报引起广泛关注。土壤气体浓度的变化是地震监测的有效手段,大量的地面观测表明大震前后活动断裂带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有学者指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由地壳岩体中大量高压致密的甲烷气团快速运移和膨胀造成的。气体增强可能是由于断层  相似文献   
2.
张衡一号卫星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升空,卫星上搭载有测量地磁场的高精度磁强计,包括标量和矢量磁力仪.本文基于张衡一号卫星2018年3月—2022年5月的标量磁测数据,利用球冠谐分析进行中国区域的岩石圈磁场建模工作.首先选取地磁活动平静时期(Kp≤2o)的夜侧数据,来减少外源场的影响;然后,利用CHAOS-7模型计算值去除主磁场和外源场,得到岩石圈磁异常值,再利用球冠谐分析进行中国区域的地磁场建模,得到最大阶数为53.17(对应地表波长为752 km)的球冠谐模型.该模型可以明显揭示出中国及邻区的主要岩石圈磁异常,包括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和境外的贝加尔湖、孟加拉盆地附近的高值磁异常,以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东西向低值磁异常.为了对模型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将其与Swarm-A卫星数据球冠谐建模结果和CHAOS-7球谐模型结果在不同高度上进行了对比,主要磁异常的分布基本一致,而且在向下延拓到100 km高度时,本文的模型也能够提供比较稳定的结果,但是在幅值和磁异常形态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地震孕育过程中激发的电磁波穿过大气层进入太空,引起电离层物理参量发生变化,这些扰动信号可被卫星记录下来,因此电磁卫星作为一种监测预测地震的新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卫星记录的数据具有时空同步变化性、数据量大等特点,需要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本文分析了卫星观测的地震前兆电场数据服务的不同需求,对地震电离层异常分析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不同方法的适应条件和环境,对几种典型的算法给出了实例分析效果.这为利用电磁卫星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ZH-1卫星观测的VLF人工源信号特征分析与全波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ZH-1)已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正在开展卫星数据在轨测试,并对卫星数据质量进行判定.本文对ZH-1卫星2018年5月至6月夜侧的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位于不同L值、具有不同发射频率的多个VLF人工源上空的卫星重访轨道观测数据,发现ZH-1卫星记录的人工源信号电场变化标准差与DEMETER卫星记录电场变化标准差几乎一致,说明ZH-1卫星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重访轨道均值与全波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在数值上较为接近,在形态上较为一致,说明ZH-1卫星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此外,研究了VLF人工源上空及共轭区的电场分布特征和电波传播规律,并与DEMETER卫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LF人工源产生的电磁辐射穿透电离层后以导管或者非导管的哨声波模向共轭区传播,因为传播过程中的朗道阻尼,共轭区的电场能量比辐射源顶空更小.VLF人工源位于L1.5时,电磁波传播更容易发生非导管传播,VLF人工源信号导管传播模式在共轭区的电场响应相对于共轭点会发生一定程度北向偏移.  相似文献   
6.
黄土剖面地层划分对于古地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土地层的精细划分是一个薄弱环节。磁化率是土壤和沉积物的一个重要参数,能反映一定的沉积环境变化,常用来作为地层层序划分的标记。但离散的磁化率在反映黄土剖面地层结构空间展布特征时,会出现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平原区一处剖面为例,利用高光谱遥感具有图谱合一,光谱分辨率高,可以定量反演地表物理化学参数,分析地表物理化学过程的特点,探索建立光谱与反映地层韵律变化的磁化率之间的光谱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黄土剖面上,进行黄土地层结构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光谱特征建立的磁化率模型精度较高(R~2﹥0.95),其得到的剖面磁化率强度分布图较好地展示了地层结构空间展布特征,为黄土剖面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产GF-2和ZY-3卫星数据, 以海原断裂带哈思山南麓断裂为例, 应用目视综合解译、 三维立体解译, 结合野外验证, 定量分析国产高分数据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GF-2融合影像展示了清晰的断层陡坎、 冲沟左旋断错及同震破裂等现象, 依据解译结果哈思山南麓断裂可分为正走滑型的荒凉滩—沙葱沟段、 左旋走滑型的沙葱沟—黄河段以及以左旋运动为主黄河—沈家庄段。 沿断裂带进行的1∶50000遥感解译工作在地层边界、 构造微地貌细节信息提取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 解译得到的最小左旋水平位移量4.3 m, 反映1920年海原地震的水平同震位移量, 而最大左旋水平位移量333.5 m, 则反映该段晚第四纪的持续运动。 研究表明, 海量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中国西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可替代国外同等分辨率的数据, 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