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2.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巧蛇绿岩位于分割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是该带最著名的产铬铁矿床的蛇绿岩残片之一。该蛇绿岩遭受构造肢解,恢复后的蛇绿岩剖面各岩石单元齐全。本文应用SHRIMPⅡ锆石UPb法,对东巧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进行了测年,获得辉长岩年龄为187.8±3.7 Ma。该年龄代表了东巧洋盆的形成时代,为确定研究区特提斯洋盆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发育演化过程等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3.
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细菌并发症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成  陈金翠 《台湾海峡》1996,15(2):200-204
本文研究报道了发病对虾肝胰腺分离菌物敏感性,采用防台细菌人工感染方法进行药物饲料的筛选,在实验室及养殖池中进行药物饲料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虾病毒流行期间,采用药物饲料可有效防止对虾爆发性大量死亡,提高对虾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nge of TCO2, △PCO2 and SST, current, upwell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during El Nin(~)o event in the subtropical Pacific, the responses of TCO2 and △PCO2 in surface water in the subtropical Pacific during El Nin(~)o and La Nina have been simul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 carbon cycle model with biota pump.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CO2 in sea water increases with reducing of SST during mature phase of El Nin(~)o in the subtropical West Pacific . At the same period , the Kuroshio in this region was weakened , the zonal currents were divergence , the upwelling carried the wat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O2 to the sea surface , so both of TCO2 and △PCO2 in surface water were increased . But TCO2 and △pCO2 were decreased during La Nina period. These simulated results confirmed the observations in 1982/1983 , 1986/1987 ,1991/1995 and 1997/1998 El Nin(~)o events .  相似文献   
6.
小波变换用于多源遥感图像融合已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又提出了很多小波变换与传统融合方法结合的融合算法。本文在对这些算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最优树变换以及多进制小波变换在融合中的应用,分析他们在融合中各自的特色,以便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L-IHP目标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幅度和相位信息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实现了SAR图像中人工目标的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8.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样品的氧化物含量和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恢复了遗址地层中夏代文化层、东周文化层和明清文化层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层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度高,有原始的手工业活动记录。2)东周时期气候开始进入干旱期,干旱程度在上东周文化层中部逐渐加深(LOI=6.98%),到了上东周文化层顶部气候进入暖湿期。该层Cu含量的异常高值(0.31mg/g)和出土的青铜器表明本文化层反映了青铜社会的繁荣期,而P含量的高值(22.73mg/g)和动物骨屑则反映了该期人们驯养、捕猎动物的普遍性。3)明清时期的气候趋于干凉,明代文化层中部有短暂暖湿期,后又进入冷干期。清代文化层中下部有暖湿特征,之后重新进入干冷期。该层Ca(均值101.5mg/g),Mg(均值60.27mg/g),Zn和Pb的高含量表明遗址曾有过制陶(瓷)业的历史。另外,Mg和Ca含量的高值与耕作区、墙壁灰浆、生活垃圾堆积等人类活动相关。Ca和Mg含量在近现代层逐步升高揭示了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事实。地层的平均粒径自上东周文化层(<142cm)开始出现振荡,暗示汉江洪水和季节性山洪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表明恶劣环境条件虽然促进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原始生态系统却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反馈效应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下侏罗统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总结了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的识别标志,将下侏罗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同时叙述了各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层序内含煤岩系的发育特点分析,发现其主力煤层主要发育在JSQI和JSQ3湖侵体系域中,本文作者认为研究区内湖侵时期为有利的聚煤时期,聚煤作用主要受构造沉降、物源供给、气候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江西长江河道演变及其对水患灾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长江河道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基本查清了近代江西长江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自清代以来未发生重大的变迁事件,但其也处于不断演变中,其演变主要表现在河道的冲淤作用,即岸线的冲刷侧蚀后退和边滩的淤胀,江心洲、心滩、浅滩的增生淤胀、消亡和移动,河道的淤塞等。为研究洪涝灾害成生背景、致灾作用,以及防灾治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