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李丹  孙建  何娇娇 《世界地质》2014,33(1):164-170
对江苏高邮凹陷北斜坡浅层侵入体泥岩变质带储集特征及发育模式开展的研究表明,泥岩变质带厚度与侵入体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按变质程度差异分为3个岩相带:角岩带、板岩带和变余泥岩带。其储集空间以各种成因的裂缝为主,物性变化受热接触变质作用控制,越靠近侵入体储层物性越好,即角岩带物性好于板岩带及变余泥岩带。岩浆侵入带来的高温高压、热流体活动及冷凝收缩作用是泥岩变质带储层发育的主要动力机制;侵入体上下变质带多呈非对称发育,上部变质带厚度及物性均优于下部变质带,这种非对称发育特征主要受控于高压热流体向上优势运移作用;其中上部角岩带为泥岩变质带相对优质储层发育部位。通过分析岩浆侵入与油气运聚的时空匹配关系认为泥岩变质带具有较大成藏潜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农田灌溉面积提取方法单一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基于遥感地表温度反演及植被供水指数(VSWI)的方法对石津灌区农作物的灌溉面积进行了提取。在利用Landsat 8影像提取灌溉面积的同时通过高分1号影像提取的小麦种植结构对灌溉区域进行了约束,从而减少了其它地物对灌溉面积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灌溉区域重叠率达87%,同时将利用遥感方法提取的灌溉结果与实地调查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在灌溉时间和面积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认为所得结果较为可靠。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高效的获取到较高精度的灌溉面积数据,同时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因此可以为农业灌溉区域的调查和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