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东凡口铅锌矿赋存于晚古生代碳酸盐地层中,矿体严格受NNE向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115~300℃,平均温度为189℃.矿物爆裂温度155~330℃,众数值220~280℃.矿物δ34S值总体上有δ34SPy>δ34SSp>δ34SGm的趋势;依据硫同位素矿物对样品获得的硫同位素平衡分馏温度介...  相似文献   
2.
凡口铅锌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北东48 km处,该矿床矿石品位高,是目前中国已探明的地质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山之一,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凡口铅锌矿分布在粤北曲仁构造盆地北缘,凡口倾伏向斜昂起端.  相似文献   
3.
凡口铅锌矿狮岭深部矿段的控矿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口矿狮岭深部的大型铅锌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分析了层、相、位共同控矿的规律。该控矿规律在生产中可用于指导矿体圈定、生产探矿、研究采矿方法和远景找矿。  相似文献   
4.
凡口铅锌矿属特大型矿床,是粤北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近年来,凡口矿区陆续发现了一些厚大矿体,新增铅锌资源量近100×10^4t,初步显示出该矿区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该矿床地质勘查及矿山开采资料的研究表明,凡口铅锌矿除受地层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到构造破碎带空间展部的限制,主要矿体受印支一燕山期形成的NE—NNE向构造带及其层间滑脱构造控制;进而指出今后找矿工作应部署在NE向构造带的延伸处以及其与早期NW向构造的交汇地带。  相似文献   
5.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已探明铅锌金属含量已达千万吨.矿床赋存于华南泥盆系海进序列中上部的白云质碳酸盐岩中,矿体呈不规则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特点.矿区发育辉绿岩脉,多呈NWW向,部分呈NNW向,靠近矿体的辉绿岩全部粘土化和碳酸盐化.辉绿岩穿切硫铁铅锌矿,同时辉绿岩中也含有浸染状铅锌矿细脉,显示辉绿岩形成于成矿作用的晚期,成矿作用持续时间长,辉绿岩就位时间短,就位后成矿作用仍在继续,因此,辉绿岩就位年龄可基本代表成矿作用年代.辉绿岩中锆石SHRIMP年龄主要集中于2213~957Ma、341~216Ma、138~127Ma、122~90Ma 4个区间,前二组代表捕获围岩的锆石.通过凡口矿床地质特点、区域地质演化以及与区域内铀矿、辉绿岩年龄数据的比较,122~90Ma组代表了凡口辉绿岩的侵位时代,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显示铅锌矿化形成于华南板内拉张构造环境,与该时期发育大规模红层盆地相对应.由此建立区域(凡口式)铅锌矿化模型:白垩纪始,随着五夷山的隆起,阻断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西进,华南地区开始了红层盆地发育阶段,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这些红层盆地周边地区;来自红层盆地的盆地卤水与来自生烃层的富硫的还原性卤水混合,形成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凡口铅锌矿区闪锌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观察、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及盐度测定、稳定同位素(S、O、H)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广东凡口铅锌矿区闪锌矿的某些成因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凡口矿区闪锌矿具有3个世代,分别形成于铅锌成矿期的3个成矿阶段.各世代闪锌矿在产出特征,表观颜色,结晶形态,解理发育程度,晶体常数,铁含量,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盐度、氢氧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及同与其连生的方铅矿的平衡分馏温度等方面均存在规律性差别.从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是:成矿温度和成矿流体盐度从低到高再到低,流体包裹体成分从Na+-Ca+-Cl-型到K+-Ca+-Cl-型再到Na+-Ca+-Cl-型,δ18O、δD及δ34S均由高到低变化,但δ18O、δD及δ34S自中期阶段到晚期阶段降幅显著大于从早期阶段到中期阶段的降幅,反映晚期阶段至少有部分δ18O、δD及δ34S均显著较低的岩浆源流体参与成矿.认为凡口铅锌矿成矿流体主要为燕山早期区域岩浆热事件加热的中低温混合源循环热卤水,成矿中晚期有岩浆热液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7.
凡口矿的地压活动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凡口铅矿深部开拓后,部分工程发生变形,垮塌,给生产和安全带来威胁,认为矿区地压活动是与矿区构造,岩石力学性质,水条件,开采深度等密切相关的,并建议选择合理的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支护措施,以减少地压破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