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温度对禾谷缢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抗性的多目标评价及抗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目标层次加权法评价了8个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的综合抗性,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的抗蚜性强弱依次为W6(40)2、小偃六号、NWAU34-9、陕167、陕8007、85(67)24、81(28)28、85(67)15。抗性因素的分析表明,品种感蚜值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呈负相关,在17种游离氨基酸中,感蚜值与赖按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负相关,而与总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可  刘绍友 《地质科技情报》2013,(5):131-134,145
赞比亚-刚果铜矿带(中非铜矿带)是世界著名的沉积型铜矿集中区,带内分布着诸多世界级大型铜矿床。该铜矿带由赞比亚铜矿带和刚果铜矿带两部分组成,其中赞比亚铜矿带长约150km,宽约50km,主要分布于赞比亚铜带省和西北省,位于区域性的Lufilian(卢弗里安)褶皱弧东南端。加丹加超群构成了赞比亚铜矿带主要的沉积盆地,该盆地中的罗安组,特别是下罗安组地层是区内大多数铜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沉积盆地中特定的氧化-还原分带和岩相分带决定了从盆地边缘到中心,矿物相由铁氧化物带到铜硫化物带再到黄铁矿带的变化规律,由此总结出铜矿床多产于距沉积盆地边缘10km左右的范围内。因此,越靠近盆地中心,所接受的成矿物质(物源)越少,且成矿环境越趋向于还原环境,多形成黄铁矿,不利于铜矿化。将以上控矿要素归纳为"盆"、"层"、"相"、"位",分别表示沉积盆地、矿化层位、沉积相及空间位置,并对其分别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赞比亚铜矿带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多目标层次加权法评价了 8个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的综合抗性 ,结果表明 ,8个小麦品种的抗蚜性强弱依次为 W6 (4 0 ) 2、小偃六号、NWAU34- 9、陕 16 7、陕 80 0 7、85(6 7) 2 4、81(2 8) 2 8、85(6 7) 15。抗性因素的分析表明 ,品种感蚜值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呈负相关 ,在 17种游离氨基酸中 ,感蚜值与赖按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负相关 ,而与总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下研究了禾谷缢管蚜(RhopqlosiphumPadi(Linnaeus))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禾谷缢管蚜的发育速率加快,到一定温度之后又随温度升高而减慢;在25.4℃时,rm值最大为0.4196;在25℃时的种群出生率最高。当种群达稳定状态后,若蚜的比例在25℃时最小,占73.5%,而成蚜的比例最大,达26.4%;随着温度的升高,禾谷缢管蚜的产仔期变短,产仔量减少.但产仔峰值加大,峰值来临时间提前。同时还对极端温度对禾谷缢管蚜存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测定。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的赞比亚希富玛IOCG碳酸岩铜矿床位于泛非造山带卢菲里安弧复向斜带中部南缘,处于NW向深断裂带与NEE-EW向断裂带的交会部位。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含铜碳酸岩内。含铜碳酸岩主要侵入于新元古界上部孔德龙古群上部火山碎屑岩中,与矿区及其外围的岩浆岩构成含铜碳酸岩的杂岩组合。含铜碳酸岩灰白色块状构造,常见气孔构造和流动构造;含围岩捕掳体、熔融包体和流体包体;半自形细粒不等粒结构为主,镶嵌结构和包含结构很普遍;方解石和白云石双晶发育;矿物成分达40余种,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其次是硬石膏、白云石和萤石等;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其次有磁黄铁矿、闪锌矿、赤铁矿、辉钼矿、斑铜矿等。含铜碳酸岩全岩矿化,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其次为块状构造及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细粒结构,他形细粒结构,交代熔蚀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含铜碳酸岩富CaO、FeO和Fe_2O_3,贫MgO,属铁质方解石碳酸岩;REE含量高,ΣREE=57.75×10~(-6)~1076×10~(-6),轻重稀土明显分馏,LREE/HREE=6.3~83.8,强正铕异常,弱负铈异常;富集Ba、Sr、Pb、U、Nb、P和LREE,亏损Ta、Zr、Hf和Ti;Zr/Hf、Y/Ho值和Y含量反映含铜碳酸岩出现了高度演化的熔体-流体过渡的岩浆体系;(87Sr/86Sr)i=0.705315~0.706708,在世界主要碳酸岩范围内;Sr-Nd同位素示踪显示岩浆可能源自EMⅠ;方解石的δ13CV-PDB为-17.8‰~-2.6‰,δ18OV-SMOW值变化于14.5‰~21.9‰;白云石的δ13CV-PDB为-18.8‰,δ18OV-SMOW值为13.5‰,均在世界碳酸岩的范围内;2个磁铁矿样品的δ18OV-SMOW值分别为4.3‰和4.6‰,接近地幔的氧同位素组成范围;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变化范围为-4.1~+10.5,在岩浆硫的范围内。此矿床为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碳酸岩铜矿床。成岩成矿发生于泛非造山运动后造山伸展阶段拉张应力场构造环境。含铜碳酸岩和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自受到富CO2地幔流体交代形成的EMⅠ富集地幔端元。成岩成矿机制可能是:从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出的初始熔浆随着上侵和演化,液态不混溶出碱性硅酸盐岩浆和碳酸盐+硫酸盐岩浆;铜等成矿元素因亲硫而在碳酸盐+硫酸盐岩浆中富集。此岩浆随着上侵和演化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富集成矿物质和挥发分的含铜碳酸岩浆-热液过渡态流体。随着温度下降,其中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和磁铁矿大量晶出,氧被大量消耗掉,致使氧逸度降低,硫逸度增高,还原硫产生并快速增加,与Cu、Fe、Zn、Co、Mo等金属离子化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而成矿。  相似文献   
7.
赞比亚西北省发现IOCG碳酸岩型铜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OCG碳酸岩型铜矿床世界罕见,中国尚未见报道。最近,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在赞比亚西北省卡森帕市希富玛村附近发现并查明一个中型碳酸岩型铜矿床,将其命名为希富玛铜矿床。此矿床还具有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的特征,如矿石中铁氧化物(磁铁矿为主,少量赤铁矿)含量20%,有用金属以Cu为主,伴生有益组分有Zn、Co、Au、Ag、Mo、Cd,REE的含量也高,受构造岩浆带控制等。因此,希富玛铜矿床可称为IOCG碳酸岩型铜矿床。希富玛铜矿床位于中部非洲泛非造山带卢菲里安弧形构造带上。该带从北到南分为5个构造单元:加丹加坳拉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