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普通克里格、泛克里格、协同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4种方法,结合由DEM获取的高程因子以及土壤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预测了黑龙江省海伦市耕地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同样点数量下海伦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结构分析表明,样点数量多并不一定能够识别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结构性连续组分,最优化的布置采样点位置可能比单纯增加...  相似文献   
2.
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土壤有机质呈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同时,C/N的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的分解矿化,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选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详细的1981年土壤分区资料为基础,将以发生分类(GSCC)为基础的土壤类型名称分别参比成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名称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名称。同时利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了中国8个土壤大区在地级市(盟)和各县、区、旗(市)的行政归属,并以江南低山丘陵和台湾北部地区为例,探讨了二级分区的行政归属。  相似文献   
4.
铁铝土的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铁铝土的发生分类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空间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铁铝土总面积为1122 969.6 km2,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与发生分类铁铝土参比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有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铁铝土、新成土和变性土6个,它们分别占发生分类铁铝土总面积的34.8%、32.2%、26.1%、6.3%、0.6%、0.04%,其中包含了25个土类和53个亚类,参比关系复杂,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分析各类型土壤参比的面积及其标准偏差,结果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越易于参比和把握。虽然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已经完成了中、高级土壤分类单元的划分,但为使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更实用、更易于普及,深入开展土壤基层分类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数字土壤"基础--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的数据基础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根据项目组的统一要求,建立了全国土纲、土类和亚类的编码,并一一列举了土纲和土类以及部分亚类的编码.最后对土壤属性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及相关参数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我国土壤数据库建设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连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 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基于GIS利用土壤类型法估算SOC储量时,由于土壤图比例尺的限制,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连接会导致对SOC储量的估算结果产生很大不确定性。利用中国滇黔桂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798个土壤剖面及1∶[KG-*2]50万土壤图在不同的制图单元水平上,分别采用算术平均值法、中值法和面积加权平均值法(以土种志中的面积为权重)估算了该地区1 m深度SOC储量,并与基于土壤学专业知识连接方法(Pedological Knowledge Based Method, PKB)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面积加权平均值法比中值法和算术平均值法的估算结果更为准确,而且在土类、亚类和土属水平上应用面积加权平均值法对SOC储量的估算结果差异不大。在采用较大比例尺、较为详细的土壤图时,PKB法较理想;反之,则面积加权平均值法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以及《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种志的土壤属性为基础,共收集东北三省736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估算出该地区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并分析讨论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16.13kg/m2,在空间分布上的总趋势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密度较高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原始森林、湿地及部分农业耕作区中。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的土类为泥炭土和沼泽土等土类,最低的为石质土、风沙土等土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江苏张家港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残留状况,用空间插值和GIS技术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潜在来源。结果表明,547个采样点中有21.94%的表层土壤样品中检出HCH,而DDT的检出率为96.16%。HCH在土壤表层的残留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500 ng/g),超过一级标准(50ng/g)的也仅占1.46%,DDT则有0.55%的样品超过二级标准。HCH和DDT不同异构体的比值指示土壤中可能有新的来源,但主要还是与历史上的农药施用有关。空间上HCH在南部人为土区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北部的雏形土区,DDT则相反,这一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与不同地区的种植历史有关,HCH在人为土区的较高残留可能与历史上水稻种植有关,DDT在北部雏形土区的较高残留则与棉花种植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壤温度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中国698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地面气候资料,采用三种不同方法预测中国0cm、20cm和40cm深度年均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其中普通克里格和泛克里格法直接以年均土壤温度数据为源数据、回归克里格法以中国年均气温数据和中国DEM数据为源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值来评价。结果表明回归克里格法预测的MAE值和RMSE值均为最小,说明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好、预测的极端误差也最小;其次为泛克里格法;普通克里格法预测的效果最差。回归克里格法预测结果由于采用了中国DEM数据进行修正,在空间特征表达方面能够更好地表达复杂地形地区的局部变异,其平滑效应明显小于泛克里格法和普通克里格法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以及《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种志的土壤属性为基础,共收集东北三省736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估算出该地区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并分析讨论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16.13 kg/m2,在空间分布上的总趋势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密度较高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原始森林、湿地及部分农业耕作区中。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的土类为泥炭土和沼泽土等土类,最低的为石质土、风沙土等土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