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堡凹陷为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凹陷北部老爷庙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充分利用南堡凹陷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对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三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3种沉积体系类型.从低位体系域(LST)到高位体系域(HST),扇体展布范围呈现“大-小-大”的演化特点,扇三角洲沉积中心总体上由东向西迁移;区内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控制了扇体发育的规模和位置,构造坡折带控制着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构造古地貌单元的空间配置控制着沉积微相的规模和形态;在此基础上,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梳状断裂式、转换带式、滚动背斜式和多级断阶式4种砂体空间分布样式,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准南天山山前冲断带东南侧芦草沟组上段油页岩资源潜力、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及其垂向演化规律,并预测优质油页岩发育层位,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准页3井油页岩进行了 TOC测试、抽提、族组分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GMS)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页岩样品 w(TOC)平均为3.26%,最大值为6.30%,最小值为0.82%.可溶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0.21%,最大值为0.65%,最小值为0.01%.总烃(HC)质量分数平
均为1120.58×10-6,最大值为3561.84×10-6,最小值为42.92×10-6.油页岩有机质整体丰度较好,具有极好的生烃潜力,650~1100m 层段为优质油页岩发育富集层.饱和烃质量分数平均为24.04%,最大值为65.73%,最小值为3.03%.芳烃质量分数平均为23.88%,最大值为39.46%,最小值为11.24%.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平均为52.08%,最大值78.45%,最小值22.06%.CPI 最小值1.12,最大值4.12;轻重比指数最小值0.73,最大值1.45;OEP 最小值0.98,最大值1.16.结合 C27ααα20R、C28ααα20R、C29ααα20R3个“生物构型甾烷”的相对含量说明,有机质类型以腐植-腐泥型为主,母质来源以藻类、浮游生物为主.Ro、Ts/Tm、C29ββ/(C29αα+C29ββ)与 C29αααS/(S+R)关系表明油页岩处于未成熟晚期-低成熟阶段.Pr、Ph和 C17、C18 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表明油页岩上部和下部沉积古环境为较开阔的海相咸水还原环境,中部为封闭的湖相半咸水过渡环境.油页岩具有分段性特征,其石油地质与沉积环境特征各不相同,优质油页岩发育于第二层段,为勘探和开采最优层段.   相似文献   
3.
分析陆相断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的识别特征、异重流水下扇沉积体系的横向、垂向沉积序列、以及不同物源碎屑成因的异重流的沉积差异性, 从而探讨陆相断陷湖盆中异重流沉积的控制因素。以歧口凹陷沙一下异重流沉积为研究对象, 对研究区钻井岩心、测录井、地震属性以及粒度分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异重流具有3种典型沉积识别特征: ①两类沉积序列, 分别为下部逆粒序、上部正粒序的纺锤状二元结构沉积序列以及厚度较大且粒度特征变化不明显的均一结构沉积序列; ②粒度分析特征以递变悬浮载荷为主, 累计概率曲线类型以复杂多段式、上拱曲线式、低斜率两段式为特征; ③岩相特征为侵蚀充填沉积、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的层理构造, 其次为陆源褐红色泥质层、褐红色泥砾以及大量的植物茎干碎片和炭质碎屑。研究区异重流沉积接受多支物源供给表现出水道化特征, 葛沽物源为最主要物源, 总体具有长距离搬运、多个朵体发育、大范围沿路沉积等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物源重力流沉积模式。断陷湖盆背景下异重流沉积的控制因素为古物源、古地貌、古气候3个方面, 异重流沉积是断陷湖盆中广泛发育的沉积类型, 其中异重流水道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 是陆相断陷湖盆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与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陆相重力流沉积是现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发育在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的大型重力流沉积体(沉积范围达到1 700 km2)具有多物源供给、长距离搬运、多级断坡传输、沿路沉积的发育过程与沉积机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富烃凹陷-歧口凹陷的大型重力流为研究对象,在构造-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以"源-渠-汇"的整体过程为思路,(1)研究多物源的形成、持续供给及匹配关系;(2)分析古地貌(断控陡坡带+多级断阶坡折带)的演化,及其对沉积物搬运、堆积、发育过程的控制作用;(3)针对该重力流具有大规模、多期次的沉积特征,解剖其平面展布及空间分布、沉积模式、时空演化规律;(4)综合探讨陆相重力流沉积体的成因机制、控制因素.综上可知:(1)歧口凹陷大型陆相重力流沉积体发育受多个物源体系的影响与控制,湖盆中心的重力流沉积体与供给物源之间有明确的匹配关系.在古近系沙一段沉积时期,滨海斜坡沉积区主要受北部燕山物源区的大神堂物源、茶淀物源以及西部沧县隆起物源区的葛沽物源和小站物源4个物源共同供给,持续的物源供给使得在歧口凹陷的陆相湖盆中,发育了大规模的重力流沉积体.(2)沙一段同沉积期,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周缘整个古地貌格局主要表现为断控陡坡带与多级断阶坡折带复合体,断控陡坡带主要发育于滨海斜坡北部,多级断阶带主要呈近东西向发育于斜坡西部.这些断坡带既是物源水下搬运通道又是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分布区,再加上这些断坡带差异性的持续沉降,对砂分散体系和相带展布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3)歧口凹陷沙一段重力流沉积过程机制主要表现为重力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等多种成因,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沉积样式.   相似文献   
5.
以具备牵引流特色的重力流沉积体为载体的高效储集体,是陆相湖盆沉积学研究与勘探突破的重要领域.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段发育的大规模多期次陆相重力流具有其沉积特征的独特性(面积约940km2,纵向分布厚度约1.1km).依据水动力条件及沉积过程机制,存在层级递进继承型、渐进过渡型、兼并融合型3种牵引流与重力流动力学过程,细分为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过渡型同生流、(高密度-低密度悬浮)似涌浪浊流、(高密度-低密度)准稳态浊流5种机制类型,并依据其发育背景识别出了滨海地区中央隆起带上以重力流水道为主导特征的水道型重力流沉积体系和受次洼地貌控制的面流型重力流.本研究细化了沉积动力学过程-堆积机制-沉积相-岩相一体化的关联性,确定了牵引流化重力流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作为极具潜力的优质储层目标,陆相牵引流化重力流沉积体的研究成果在丰富理论体系的同时,对油气勘探新领域的拓展与突破具重要意义,具备生产实践价值,对于其他陆相湖盆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井震结合划分三级及四级层序;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叠后地震技术,对东营组三段地层做薄层瞬时地震属性,进而进行扇体和富砂区识别,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结合岩石物性资料,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区域.东三下段发育3个主扇体,凹陷中部、东部扇体持续发育,凹陷西部扇体萎缩;沉积中心整体向西部迁移,河口坝规模呈现了“小-大-小”的发育过程,沿河道呈串珠状分布.东三上段发育4个主扇体,凹陷西部扇体发育,凹陷东部扇体萎缩,凹陷中部扇体经历了“分支-再合并”过程;沉积中心向东部迁移,河口坝前期规模保持稳定,连片分布,后期规模变小,呈串珠状分布.研究区扇体可分为弓形、朵状、长条状、鸟足状4类,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储层.东三下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东部地区,存在2个优质区,独立分布;东三上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西部地区,存在3个优质区,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7.
以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井震结合划分三级及四级层序;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叠后地震技术,对东营组三段地层做薄层瞬时地震属性,进而进行扇体和富砂区识别,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结合岩石物性资料,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区域。东三下段发育3个主扇体,凹陷中部、东部扇体持续发育,凹陷西部扇体萎缩;沉积中心整体向西部迁移,河口坝规模呈现了"小-大-小"的发育过程,沿河道呈串珠状分布。东三上段发育4个主扇体,凹陷西部扇体发育,凹陷东部扇体萎缩,凹陷中部扇体经历了"分支-再合并"过程;沉积中心向东部迁移,河口坝前期规模保持稳定,连片分布,后期规模变小,呈串珠状分布。研究区扇体可分为弓形、朵状、长条状、鸟足状4类,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储层。东三下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东部地区,存在2个优质区,独立分布;东三上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西部地区,存在3个优质区,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8.
南堡凹陷为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凹陷北部老爷庙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充分利用南堡凹陷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对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三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3种沉积体系类型。从低位体系域(LST)到高位体系域(HST),扇体展布范围呈现"大-小-大"的演化特点,扇三角洲沉积中心总体上由东向西迁移;区内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控制了扇体发育的规模和位置,构造坡折带控制着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构造古地貌单元的空间配置控制着沉积微相的规模和形态;在此基础上,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梳状断裂式、转换带式、滚动背斜式和多级断阶式4种砂体空间分布样式,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准南天山山前冲断带东南侧芦草沟组上段油页岩资源潜力、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及其垂向演化规律,并预测优质油页岩发育层位,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准页3井油页岩进行了TOC测试、抽提、族组分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页岩样品w(TOC)平均为3.26%,最大值为6.30%,最小值为0.82%。可溶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0.21%,最大值为0.65%,最小值为0.01%。总烃(HC)质量分数平均为1 120.58×10~(-6),最大值为3 561.84×10~(-6),最小值为42.92×10~(-6)。油页岩有机质整体丰度较好,具有极好的生烃潜力,650~1 100 m层段为优质油页岩发育富集层。饱和烃质量分数平均为24.04%,最大值为65.73%,最小值为3.03%。芳烃质量分数平均为23.88%,最大值为39.46%,最小值为11.24%。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平均为52.08%,最大值78.45%,最小值22.06%。CPI最小值1.12,最大值4.12;轻重比指数最小值0.73,最大值1.45;OEP最小值0.98,最大值1.16。结合C_(27)ααα20R、C_(28)ααα20R、C_(29)ααα20R 3个"生物构型甾烷"的相对含量说明,有机质类型以腐植-腐泥型为主,母质来源以藻类、浮游生物为主。R_o、Ts/Tm、C_(29)ββ/(C_(29)αα+C_(29)ββ)与C_(29)αααS/(S+R)关系表明油页岩处于未成熟晚期-低成熟阶段。Pr、Ph和C_(17)、C_(18)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表明油页岩上部和下部沉积古环境为较开阔的海相咸水还原环境,中部为封闭的湖相半咸水过渡环境。油页岩具有分段性特征,其石油地质与沉积环境特征各不相同,优质油页岩发育于第二层段,为勘探和开采最优层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