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深入研究,对于了解华南地壳演变、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此,本文选择赣南上犹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环境;采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定年技术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利用矿物Ar-Ar定年方法探讨后期构造运动对上犹花岗岩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之一,既可以作为原生矿物产出,又可以呈退变形式或者出溶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5.
赣南天门山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和冷却史及其矿床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大面积出露,伴随大规模钨锡成矿,有学者注意到,华南地区壳源型花岗岩类的成岩作用与相关的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1-2].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西南部铧厂沟火山岩以英安岩为主(~ 90vol%),夹玄武岩构造透镜体(~ 10vol%).玄武岩SiO2含量为43.6% ~ 54.7%,具有低K、Ti,高Na、Mg的特征;稀土总量为24×10-6 ~29×10-6,中稀土轻微富集,Eu、Sr轻微正异常;具有正Rb、Ba异常及负Nb、Zr异常,LaN/YbN值为1.81 ~2.87,Th/Yb值为0.19 ~0.23,Th/Nb值为0.11 ~0.20,Nb/La值为0.26~0.70,Hf/Th值为0.50 ~ 0.67,显示亚碱性弧玄武岩的特征.英安岩SiO2含量为59.5%~ 72.3%,稀土总量较低(116×10-6~187 × 10-6),为右倾式配分模式,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Ta等),显示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获得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01.7±4.7Ma (MSWD=1.18;n=12),英安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802.1±5.3Ma (MSWD=1.02;n=19),二者在误差范.内一致.因此,铧厂沟火山岩是一套火山弧环境的亚碱性玄武质-英安质火山岩组合,表明新元古代曾有大洋板块向南俯冲到扬子古板块北缘之下;这套火山岩裹挟于泥盆系沉积地层中,与泥盆系地层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套由晚古生代-三叠纪勉略洋闭合所致的构造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锆石SHRIMP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50±3Ma。才溪二长花岗岩富硅、富碱,弱过铝。岩石富集LREE,具Eu负异常,*Eu值为0.54~0.66,亏损Ba、Nb、Ta、Sr、P、Eu、Ti。(87Sr/86Sr)i值较高,为0.710462~0.712265,εNd(t)为-8.68~-9.81,t2DM为1.51~1.61Ga。岩石中黑云母富铝、镁,在Fe2 -Fe3 -Mg2 三角图上落入壳幔混源区。根据岩体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认为,才溪二长花岗岩是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在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才溪岩体位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附近,面积约90 km2(图1).岩体呈NE向延伸的岩株侵入于震旦系变沉积岩中.岩体内接触带有数十厘米宽的冷凝边,外接触带有数十米宽的黑云母角岩,显示为深成侵入相.岩体西南部侵入于紫金山岩体,四方岩体侵入于岩体的西南部.才溪岩体主体为似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边部局部地段粒度变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