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印度大陆板块北向碰撞及俯冲导致的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使得青藏高原内部的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更为复杂,其中之一高原内部的低速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成因尚不明确.藏北高原中部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宽频带地震观测程度较高,为调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低速层分布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本文选取了INDEPTH-III项目布置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两侧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开展接收函数分析,通过时频域相位滤波提高信噪比,并利用接收函数复谱比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了台站下方一维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地壳中低速层广泛分布,且横向不连续,埋深在20~40 km之间,部分地区在0~15 km的上地壳也出现低速层.上地壳内的低速层分布特征主要与地表区域构造及沉积层分布相关;中下地壳内的低速层分布不仅受到了地体边界的约束,且可能与后期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相关.  相似文献   
2.
吴蔚  贺日政  冀战波  牛潇  王超  李宗旭 《地质学报》2023,97(8):2534-2546
南拉萨地体位于印度大陆与亚欧板块陆陆碰撞的前缘,发育有大型的铜、钼、金等多金属斑岩型矿床,其地壳深部结构对于研究成矿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模式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基于甲玛- 驱龙矿集区及周边布置的3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资料,使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矿集区的地壳结构和属性信息。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扫描(H- κ扫描)发现矿集区平均地壳厚度为66 km,地壳平均波速比与地壳厚度呈负相关的关系,指示偏长英质物质的相对增加是地壳增厚的主要原因;共转换点叠加(CCP)结果发现矿集区下方没有双层Moho现象,推测矿集区缺失高速的基性下地壳,这也导致了地壳平均属性更偏向于长英质,推测矿集区地壳底部的基性下地壳发生过拆沉作用。新生下地壳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钼金成矿的重要条件。本研究结果指示新生下地壳的重熔不仅破坏了陆陆碰撞形成的双莫霍面,还使得南拉萨地体地壳进一步分异,下部地壳发生镁铁质矿物堆晶而更偏基性,莫霍面增厚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震源(又称主动震源)激发地震波是区域地下结构探测的主要方式之一.绿色环保和安全理念日渐盛行下, 寻找适用于生态脆弱和自然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的人工震源需求迫切.本文介绍了新型甲烷气爆震源在高海拔低气压的青藏高原内部进行实验的相关过程及其效果.利用聚类分析、线性叠加、相位加权叠加等信号处理方法, 并与同期共线的炸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