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201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区兰片岩于1959年由新疆地质局伊力地质大队首次发现,1974年至1978年新疆地质局区调大队在昭苏县—巩留县所辖哈雷克套山一带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同一地质构造带内多处发现了兰片岩。笔者分别担负了该区区域地质调查和岩矿鉴定工作。在成文过程中,国家地震总局地质研究所冯锦江、张兆忠同志提供了兰闪石X射线粉晶、化学分析成果等资料,并得  相似文献   
2.
以构造动力学演化为主线,从拉张与挤压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经历了挤压-区域拉张-陆隆伸展-再挤压的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川渝地区在T3-J2期间为盆岭耦合构造格局,在当时山岭与盆地之间过渡的斜坡带前缘(大致相当于理县至都江堰地域),出现印支、燕山期滑覆构造,表现为山岭斜坡前缘逆冲叠瓦状断层与紧闭甚至倒转、平卧褶皱的出现;J3以来,构造动力学背景由伸展转变为挤压,形成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龙门山迅速崛起,四川盆地最终定型,形成现今见到的松潘甘孜高原-龙门山-四川盆地构成的盆山耦合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详细工作基础上,指出本区砂岩中自生高岭石主要有四种成因、即在孔隙溶液中沉淀、长石的蚀变、白云母的转化及蒙皂石的转化等,并对每种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主要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