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刘国昌教授于一九三六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工程地质学家,是区域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现任我院付院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由于他在四十余年的地质工作中,对祖国建设和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党和人民嘉奖。粉碎“四人帮”后,曾两次率领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代表团出席一九七七年在布拉格和一九七八年在马德里召开的国际工程地质学会议。在国内外地质学界和工程地质学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论证敦化——密山断裂分布区地壳基本特征和挽近期地壳活动状况入手,在对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学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区域稳定性作出了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该区地壳活动性较弱,预计在未来一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其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级,震中烈度不超过6度,外围地区危险地震的影响烈度也不会超过6度。田此,该区属区域稳定性划分等级中的稳定区,区内一般建筑可不采取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川东北梭子洞石笋SZ2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高分辨率重建了120~103ka时段的石笋碳同位素序列。SZ2的δ~(13)C变化与该石笋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O)的长期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在整体变化趋势上δ~(13)C变化与生长速率相似,反映石笋表面滴水时间间隔影响的CO_2脱气作用和CaCO_3沉积可能是影响SZ2的δ~(13)C长时间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在较短时间尺度上,SZ2的δ~(13)C与δ~(18)O变化基本趋势一致,反映了地表植被类型(如C3/C4植被比例)、植被密度、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及洞穴通风效应的变化可能是引起SZ2的δ~(13)C短时间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石笋δ13C变化的影响因素复杂,但在大多数报道中地表植被仍被认为是影响石笋δ13C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国内外已发表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及川东北地区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石笋δ18O-δ13C数据,特别是Heinrich事件中石笋δ18O-δ13C的表现,指出地表植被不一定是影响石笋δ13C变化的主要因素,洞穴水文(如地下水流速、滴水速率、水文化学,等等)的变化可以解释通常观察到的石笋δ13C变化.植被变化的效应可以叠加在洞穴水文变化的效应上.洞穴系统的水文变化复杂性可能是造成石笋δ13C变化呈现较复杂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地震地质背景分析和数学有限元计算,最后提出对焦作-鹤壁矿区地震危险性工程地质评价。其结论认为:百年内,未来区域危险地震不大于6级,其中焦作矿区东部可能受到七度场影响;鹤壁矿区主要受来自外围场影响,但亦不会大于七度。因此二矿区均属基本安全区,除重要地面建筑物按七度设防外,一般可不设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