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张家口北部侏罗纪聚煤盆地的生成主要在中生代中侏罗世早期(陈顺等,1988;范和平,1989;刘晓文等,2005;谢明忠等,1996;张建军,2006)。在中生代之前该区地壳处于长期稳定的“地盾”构造状态(袁东翔,2006)。早侏罗世晚期地盾开始活化,至中侏罗世早期聚煤盆地开始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内沉积形成了侏罗系下花园组含煤地层(袁东翔,2006)。笔者通过对该区已知煤炭资源赋存状态,以及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的分析研究后认为:该区中侏罗世早期聚煤盆地,主要生成在由不同方位的古陆或构造带所形成的交角构造区(童玉明,1992);下花园组含煤建造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陆源碎屑物质沉积速率较快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陈忠惠,1988;韩德馨等,1980;李思田等,1988;刘宝珺等,1980);可采煤层主要富集在盆地次边缘以及特定部位和冲积扇远端的扇前三角洲或扇面分流河道之间的相对较稳定的聚煤环境中(王定武等,2005;王洪力,2006;王思恩,1994;王相会,1998);煤系及煤层主要保存在后期改造作用较弱和相对稳定或持续缓慢沉降的构造环境中(王定武等,2005;王洪力,2006;王思恩,1994;王相会,1998)。在这些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聚煤预测区,为该区下一步的预查找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