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讲将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第三纪的古气候,始新世和渐新世的界线和界线附近的气候变化;2.引起气候变化的理论,特别是最近的、关于外星体撞击引起气候变化的理论;3.外星体撞击事件的地球化学,以及用于确定这样一些撞击所造成的信号、特征的测定;4.另一些在地球演化理论中较重要的球外事件.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含有丰富的沟鞭藻及疑源类,此外多种无脊椎动物化石也很丰富。余静贤和张望平已对该区晚白垩世的沟鞭藻和疑源类作过初步研究。郝诒纯和曾学鲁等则对该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有孔虫作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陆相沟鞭藻的起源和演化及其生油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茅绍智  余静贤 《地球科学》1990,15(3):283-290,T001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J.P.Kennett为代表的“洋流说”阐述了大洋钻探25年来约10个航次研究所揭示的南极地区显生宙晚期气候演变的历史。晚白垩世时南极地区和全球一样暖和无冰,末期变冷,古新世开始后不久又转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早期达顶峰,以后变冷。渐新世为主要冷却期,南极东部形成冰盖,中,晚中新世为另一重要冷却期,南极西部以至全部南极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最终形成稳定冰盖。德雷克海峡打开,环南极洋流(A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国际孢粉学大会于1988年8月28日互9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的昆士兰(Queensland)大学召开。与会代表300余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孢粉学会有9名代表参加。本届大会学术交流的内容十分丰富,共安排了二个单元的大会报告,32场专题报告和17个专题的张贴展览(posters)。这些内容充分反映了上届大会后四年来孢粉学的进展。此外,大会在会前还举办了第四纪孢粉研究新方法短训班(workshop),  相似文献   
6.
南海ODP184航次1148站位渐新世沟鞭藻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茅绍智  吴国瑄  秦晓丹 《地层学杂志》2005,29(4):333-341,347,T0001
大洋钻探184航次1148站位从南海当前的深海陆坡区取得了距今32.8Ma以来的沉积纪录,其中渐新世(32.8—23.8Ma)沉积包含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沟鞭藻进行了研究。依据可指示地层时代关键种的最高产出层位和沟鞭藻组合特征,建立了1个组合带和2个亚带:Cleistosphaeridium diver-sispinosum组合带(A带)、Enneadocysta pectiniformis亚带(A-1亚带)和Cordosphaeridium gracile亚带(A-2亚带)。由Cl.diversispinosum、Co.gracile、Hystrichokolpoma pusillum和Homotryblium vallum的最高产出层位标定A带顶界,时代为渐新世;据Enneadocysta partridgei和E.pectiniformis最高产出层位划分出A-1亚带和A-2亚带;由E.partridgei,E.pectiniformis和Phthanoperidinium amoenum的生存时限可确定A-1亚带为早渐新世鲁培尔期(Rupelian);由Co.gracile,Distatodinium ellipticum,Wetzeliella articulata,W.gochtii和W.symmetrica等种的最高产出层位和分布时限可确定A-2亚带为晚渐新世夏特期(Chattian)。根据共存的沟鞭藻属种特征,新建立的化石带在不同程度上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期沟鞭藻化石带或组合带进行对比,某些关键沟鞭藻种共存有助于确定化石带的年龄。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国际孢粉会议在国际孢粉委员会(ICP)的主办下,于1984年8月26日至9月1日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格里市的卡尔格里大学举行.与会代表411人来自包括世界各大洲的39个国家(地区),其中47.7%来自东道主北美洲二个国家(加拿大、美国),34.3%来自欧洲15个国家,9.7%来自亚洲9个国家(地区),4.4%来自大洋洲二个国家,2.2%来自非洲7个国家,1.7%来自拉丁美洲4个国家.我国派出了7位代表参加,另有二位分别从英国、加拿大赶来赴会.  相似文献   
8.
大洋钻探计划与古海洋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洋钻探(包括其前射深海钻探)计划,阐述了古海洋学在这外计划实施的推动下所获得的巨大进展,大洋钻促进并完美了大洋沉积的高分辨率的浮游生物带的建立,并确定了各带个的绝对年龄,最精细达10万年或更短;揭示出大洋热结构在地质历史上的变化,如晚白垩世时全球大洋无冰,温度大大高于今日,早渐新世开妈形成冰冷的南极底部水,促使大洋的热结构产生相应的变化;也查明了大洋的碳酸盐补偿深度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各  相似文献   
9.
早中新世沟鞭藻模特地理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绍智  黄奇瑜 《现代地质》2000,14(3):273-280
对早中新世的沟鞭藻植物地理作了初步研究,提出北半球在当时可划争为3以鞭藻地理区,即热带区、亚热带-温带区和北方区。热带区以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Polysphaeridiumzoharyi丰富并存在偏胺热带、亚热带的种Tuber ceulldiniumdinium vancampoae为特征,亚热带一温带区以同时存在Tuberculodiniumdimium vancampoae和温带种Bitect  相似文献   
10.
对早中新世的沟鞭藻植物地理作了初步研究 ,提出北半球在当时可划分为 3个沟鞭藻地理区 ,即热带区、亚热带—温带区和北方区。热带区以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 Polysphaeridiumzoharyi丰富并存在偏爱热带、亚热带的种 Tubercu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为特征 ,亚热带—温带区以同时存在 Tubercu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和温带种 Bitectatodinium tepikiense,但缺失 Polysphaeridium zoharyi为特征 ,而北方区则以缺失 Polysphaeridium zoharyi和 Tubercu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二者且组合较贫乏为特征 ,亚热带—温带区的北界大致位于现今 68°N一线 ,此界线可随气温升高而北推 ,例如最温暖的早中新世晚期 ( 1 7~ 1 4 .5Ma)此界线可达 70°N。该带南界大致位于现今 4 5°N处 ,随着气候的转暖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北方区的海水此时凉而不结冰 ,即此时北极不存在冰盖。本文研究证实了前人根据大植物化石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