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美霞  杨波  吴艳君  颜萍  孟晓玲 《地质论评》2020,66(5):1321-1333
大兴安岭中南段位于索伦—西拉木伦断裂带与嫩江—白城断裂带交汇域,区内大规模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与深部地质活动密切相关。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显示:该区域上地幔存在埋藏较浅的低速、低阻、高热异常体,推断应是深部软流体局部上涌的显示;下地壳存在低密度、低速、高导层,推断是因软流体上涌,诱发下地壳重熔,形成所谓下地壳热流体引起。总之该区域软流层厚度大,热活动性强是引起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多金属矿床集中分布的深部地质因素。而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俯冲消减,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陆—陆碰撞拼接及至中生代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是引起软流层上涌、下地壳重熔等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之源动力。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与小波阈值去噪实现过程。通过单球体与双球体模型试验,探讨了阈值去噪时小波基以及分解层数的选择问题;最后利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某实测布格重力资料进行处理,有效滤除了随机噪声。去噪后计算的水平方向导数明显比去噪前直接计算的水平方向导数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4.
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与映震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三峡井网 8口井水位、4口井水温和 4个井台土氡 2 0 0 1年的观测数据 ,建立了各个测项的正常动态 ,并检验了其各自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 ,8口井水位均有固体潮显示 ,其对地壳体应变的响应灵敏度为 10 - 9~ 10 - 10 体应变 /mm。井水位大多有气压效应 ,并受一定程度的降雨干扰。 4口井的水温动态相对平稳 ,日变幅一般为千分之几度。 4个井台的土氡动态起伏较大 ,变化范围在几到几十Bq/L之间。在 2 0 0 1年 10月 16日秭归县梅家河ML3 6地震前 ,有 6口井水位、1口井水温和 1个井台的土氡有异常显示 ,表明三峡井网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鑫  赵永强  兰明杰  杨波  颜萍  焦存礼 《地质学报》2021,95(5):1426-1447
震旦系白云岩是当前塔里木深层油气勘探战略突破的潜在层系之一,但是受资料限制,对新元古代原型盆地和烃源岩分布仍存在较大争议.综合重磁电反演和地震解释,开展了塔里木新元古代地层分布、隆坳格局和原型盆地性质研究.地球物理位场异常和联合反演结果显示,塔西南、阿瓦提地区深层都有新元古界广泛分布.新元古代盆地呈隆-坳相间格局,塔北和中央隆起带是前寒武系继承性基底古隆起,北部裂陷带和塔西南裂陷带均以NWW向裂谷为主,纵向上呈现断-坳结构,平面上构成大型垒-堑结构,裂谷形成演化和同沉积断裂的分布与基底岩相组成以及基底断裂分布密切相关.塔里木新元古代原型盆地演化以南华纪裂谷、早震旦世断-坳转换和晚震旦世坳陷为特征,震旦纪末期柯坪运动导致短暂的地壳抬升,构造剥蚀南强北弱.在早震旦世断-坳转换过程中,由多个南华纪分散的裂谷沉降中心逐渐合拢、收缩成宽缓分布的深水凹陷区,晚震旦世伴随周缘洋盆扩张,生烃凹陷开始向大陆边缘迁移.塔西南深层古裂陷内可能发育前寒武系烃源岩,古裂陷与古隆起之间的配置关系是寒武系盐下勘探突破的关键.上震旦统台缘礁滩相和表生岩溶作用形成的规模性碳酸盐岩储集体是当前古老层系勘探的重要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6.
国家测绘局把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工作重点,结合GPS技术构建起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数据库,最大程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各行业的需求.根据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动态GPS应用,讨论车载GPS和车载GPS道路数据入库前的检查与内容修改.  相似文献   
7.
测绘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因此,测绘产品质量对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深入发展,测绘行业也逐步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因此,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基础保证,是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3月 9日至 10日 ,三峡开发总公司组织召开了 2 0 0 3年三峡水库诱发地震趋势会商会。三峡开发总公司曹广晶副总经理、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朱世龙司长、省地震局姚运生副局长、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以及三峡总站与测震、形变、地下水网等项目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各项目组的代表向大会汇报了 2 0 0 2年度的工作情况、2 0 0 3年的工作计划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李胜乐作了 2 0 0 3年度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趋势研究报告。曹广晶副总经理对三峡总站及各观测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同时对进一步提高三峡总站的快速反应能…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下地壳热变形和管道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采  侯遵泽  徐义贤  颜萍 《地质论评》2017,63(5):1141-1152
本文应用地球三维成像方法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来说明青藏高原下地壳管道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根据区域重力资料提取的地壳三维密度成像的信息,进一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壳低密度扰动带反映的地质构造。应用地壳三维密度图像,分析了青藏高原下地壳为什么会形成管道流的原因,圈定了下地壳管道流所在位置。通过连续介质物理学的理论分析了热变形带如何引起下地壳管道流的机制,给出通过密度扰动计算了下地壳热应变率的方程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地壳管道流的热应变幅度大约为15.5mm~3/a。按照方程式和下地壳的密度扰动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热应变幅度分布图。图中正热应变幅度代表热膨胀,负热应变幅度代表冷收缩;下地壳管道流随应变率从高向低流动。下地壳岩石热应变率最高处指示下地壳管道流的源头,位于喀拉昆仑断裂东侧与雅鲁藏布至班公—怒江缝合带的连接区段,和雅鲁藏布缝合带北侧的拉孜—林芝段。从喀拉昆仑断裂东侧源头的下地壳管道流主要流向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从雅鲁藏布缝合带北侧源头的下地壳管道流主要流向北东到理塘—雅江和滇北地区,然后又分为南北两个方向分流。下地壳管道流位置或可向上挤出到中地壳,引起青藏高原重力不均衡和山脉隆升。同时,三维密度成像的结果支持下地壳流牙膏式向上挤出的蠕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国家测绘局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项目作业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在检查时侧重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为作业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了一个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