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特别是对燕山期变形始终存在争议,故选择黄骅坳陷中区中生界作为重点剖析对象,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背景,提出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印支晚期东西向宽缓褶皱及后期逆冲构造变形期、燕山早期挤压走滑构造变形期、燕山中期继承性挤压与右旋张扭构造变形期、燕山晚期—喜山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变形期。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结合近几年来渤海湾盆地区深层地震勘探与解释的成果,重点论述了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燕山期构造变形样式总体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横向上总体可分为三个构造带,西部为向西逆冲的薄皮逆冲带,中部为冲断—走滑带,东部为厚皮褶皱—冲断带,主体由两期挤压方向皆为NW—SE向的褶皱—逆冲变形形成;并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但是,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其空间上的差异是基底构造格局及其空间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其它研究结果还表明,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张性环境中与断裂相关的褶皱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性环境下与断裂相关的褶皱作用 (包括纵向褶皱作用和横向褶皱作用 )的研究刚刚起步 ,以往的研究都将后者归因于走滑扭动或挤压反转的结果。但最新研究表明 ,横向褶皱多与张性环境下正断层作用相关的位移变化密切相关 ,也即横向褶皱是应变控制的构造 ,而不是应力控制的构造。根据相关断裂级别 ,横向褶皱级别也分为 5类 :盆地级别 (一级 )的横向褶皱、控坳及控隆横向褶皱、控凹及控凸横向褶皱、控制断鼻的横向褶皱、小尺度孤立横向褶皱 ,并与断裂分级对应。对张性环境下褶皱同时的干涉和先后的叠加 (统称复合作用 )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复合褶皱样式进行创新与探讨。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伸展区发现新的圈闭类型 ,指导油气勘探 ;而且在于可创新性地在平面构造图上进行断裂生长顺序和组合规律的定性分析 ,同时还可对沉积相分布、沉积厚度变化等进行对应分析。  相似文献   
4.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盆地成因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华北板块东部新生代的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主要受左行郯庐断裂带和右行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的控制。这两条断裂都是新生代岩石圈断裂。在兰考-聊城-台安-大洼-法哈牛断裂带以西,新生代伸展盆地为NNE走向的铲形正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两断裂之间为北断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郯庐断裂以东的北黄海盆地为南断北超的Nww走向的断陷盆地。这些构造特征继承了该区中生代的构造格局,但其构造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两条走滑方向相反的断裂带控制下,这两条断裂带内古近纪以张扭作用下的裂陷为主,随后以伸展断陷为主,第四纪沿两断裂带局部发生挤压,而鲁西地块和渤海湾盆地区仍然为伸展正断。渤海湾盆地及邻区这些新生代复杂的断块或断裂构造格局受控于应力-应变-基底格局3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华北板块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华北板块东部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演化差异、盆地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空间叠合关系是中国东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中生代期间,郯庐断裂带应对应依兰—舒兰断裂带,它们与兰考—聊城—盐山—台安—大洼—敦化—密山断裂带呈共轭关系。两断裂带将华北板块东部分割为多个三角块体,三角块体的构造演化与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有关,并控制了华北东部燕山期高原隆升及岩石圈减薄、郯庐左行走滑机制及其两侧反对称盆地格局和挤压与伸展型盆地共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伸展盆地区断裂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断裂构造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强调应变与应力在断裂形成过程中的同等重要性。重点论述了断裂位移特征及影响因素,断裂位移在断层中部最大,端部最小至零,具有与断层规模无关的特征,但它受断裂分段、连接、近端过程等影响而发生变化。位移作为应变的结果,控制着横向褶皱的形成和分布、沉积中心的迁移(断裂单侧扩展时)或沉积位置不变但范围扩大(断裂双侧扩展时)以及沉积充填结构等。探讨了断裂三维几何形态分类及断裂形成与形态的控制因素:深部与浅部耦合(基底构造的活化与沉积盖层的响应),建造与改造的耦合,边界条件与构造应力场,沉积压实和埋藏作用等。提出了断裂分级和组合规律,总体上伸展区断裂可分五级,一级控盆,二级控坳,三级控带,四级控圈,五级复杂化;不同级别的断裂三维组合规律可分为软连接组合和硬连接组合。伸展区断裂生长史可划分为成核、扩展、释压、连接、消亡和活化6个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