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见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岩崩等通常都涉及不同形状的颗粒物质运动,这些形状不同的颗粒又多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含量。基于典型的颗粒柱坍塌试验,首先根据试验方法确定了离散元模拟所需的各项参数,然后采用随机多面体方法生成了可控制长细比的大颗粒,利用离散元法就不同大颗粒含量下形态变化对二元颗粒柱坍塌特性的影响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离散元法可以较好地重现室内试验中小球和多面体组成的二元颗粒系统的颗粒柱坍塌过程;(2)在不同长细比的不规则大颗粒和小球组成的二元颗粒柱系统中,当大颗粒含量高于临界含量值20%时,二元颗粒柱坍塌持续的时间随非球形大颗粒长细比的增加而增加;(3)在不同长细比的不规则大颗粒和小球组成的二元颗粒柱中,当大颗粒含量高于临界含量值20%时,在相同百分比的大颗粒含量下,大颗粒长细比的增加会提高大颗粒平均配位数以及降低颗粒的运动能力,大颗粒间形成更强的互锁作用,降低了颗粒柱的整体流动性,使其最终堆积高度更高、最大跑出距离更短以及更小的归一化动能峰值。(4)在不同长细比的不规则大颗粒和小球组成的二元颗粒柱中,小颗粒可以较为明显降低大颗粒间摩擦及互锁作用,增加流动性,降低大骨料形态对坍塌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天山奎先达坂一带大量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其中,晚志留世侵入岩位于研究区中部东侧,对其开展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研究,以探讨岩体成因类型、侵位时代及形成的构造背景,旨在对南天山洋盆俯冲时限,乃至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奎先达坂一带晚志留世侵入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岩体富硅(67.22%~74.88%)、富碱(7.65%~8.66%)、富钾(K2O/Na2O=1.16~1.87),里特曼指数σ均小于3.3;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06;CIPW标准矿物中,均见有刚玉分子;具远高地壳均值的Rb/Sr比值;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发育中等铕负异常,稀土分布模式曲线为右倾“海鸥”型曲线;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相比,明显富集Rb,Th,La,Nd,Hf,亏损Ba,Sr,P,Ti。钾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422.9±3.3)Ma,为晚志留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特征,认为奎先达坂一带晚志留世侵入岩为中天山北缘洋盆闭合后的陆陆碰撞和南天山洋的北向俯冲消减共同作用形成的,为造山晚期环境的陆缘火山弧花岗岩,表明南天山洋盆于晚志留世仍在向中天山地块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3.
魏杰  曹淑广 《地下水》2009,31(3):127-128,137
简要概述了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项目的优特点,阐述了管道灌溉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简要说明了灌溉管道系统常用的管材与管件,详细说明了典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以及对已建工程的项目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电工程长隧洞受地质条件影响受勘测条件和勘探手段的限制以及施工难度大,变化因素多等原因其开挖造价问题较复杂。因此,在水电工程长隧洞开挖定额项目中应考虑短循环进尺因素,增加按围岩分类的补充调整系数,考虑长隧洞开挖艰难因素,补充洞长增加系数  相似文献   
5.
魏杰  路丙娟  王恩宝 《地下水》2008,30(1):89-91
水源工程是乡村人畜饮水工程的重要前提,大口井是水源工程的一种重要方案盘井具有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条件这种简单易行的工程措施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杰  侯月 《辽宁地质》1998,(4):294-296
由于水电工程长隧洞受地质条件影响及勘测条件和勘探手段的限制以及施工难度大,变化因素多等原因其开挖造价问题较复杂。因此,在水电工程长隧洞开挖定额项目中应考虑短循环进尺因素,增加按围岩分类的补充调整系数,考虑长隧洞开挖艰难因素,补充洞长增加系数。  相似文献   
7.
8.
陆地生态系统研究通常未考虑影响整个岩石风化层--土壤剖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关键带科学则强调从冠层到基岩重新认识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流域尺度上应该强调大气和植物之间、植物和土壤之间、小流域土壤和溪流之间物质和元素循环的相互联系等。植物碳固定及分配、从地表到基岩的土壤碳库分解和转化以及小流域碳迁移与平衡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起始、周转和迁移过程的关键环节,应该加强流域尺度上从冠层到基岩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机制及其生态功能研究。同位素技术具有指示、示踪和整合功能,通过δ13C自然示踪和人工标记技术,可以辅助解析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源物质作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河流中的迁移转换一直倍受关注。水沙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受众多环境和水动力因素的影响,过程极其复杂,不仅影响着河流生源要素的通量演变规律,还关系到河流水环境问题。为探究水沙界面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作用机制,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对泥沙颗粒与生源物质的微界面作用、水沙界面对生源物质的迁移转化作用、水流条件对泥沙吸附解吸生源物质作用机理进行总结和概述,总结阐述了河流水质模型和闸坝泵条件下的水环境调控模型,最后指出平原河流水沙运动对生源物质输运作用机理及水环境调控。针对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不足,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煤阶煤吸附CH4和H2O吸附机理,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基组上计算了不同煤阶煤的大分子稳定构型及煤分别吸附CH4、H2O及CH4与H2O共存条件下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煤吸附CH4为物理吸附,随着煤阶升高,煤吸附CH4能力增强;吸附H2O时以氢键形式作用,其中煤中含氧官能团为氢键供体,H2O中-OH为氢键受体,随着煤阶升高,吸附H2O能力减弱;当H2O与CH4共存时,H2O抢占CH4吸附位,导致煤优先吸附H2O,使吸附态CH4减少,游离态CH4增多。从分子水平完善了煤吸附甲烷和H2O的吸附机理,为注热蒸汽开发煤层气奠定了吸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