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heng  Wei  Chen  Ren-peng  Hong  Peng-yun  Cui  Yu-jun  Pereira  Jean-Michel 《Acta Geotechnica》2020,15(10):2741-2755

In thermal-related engineering such as thermal energy structures and nuclear waste disposal, it is essential to well understand volume change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buildup of soils under thermal cycles. However, most existing thermo-mechanical models can merely simulate one heating–cooling cycle and fail in capturing accumulation phenomenon due to multiple thermal cycles. In this study, a two-surface elasto-plastic model considering thermal cyclic behavior is proposed. 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and progressive plasticity by introducing two yield surfaces and two loading yield limits. A dependency law is proposed by linking two loading yield limits with a thermal accumulation parameter nc, allowing the thermal cyclic behavior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Parameter nc controls the evolution rate of the inner loading yield limit approaching the loading yield limit following a thermal loading path. By extending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 equations into the elastic–plastic state,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buildup of soil due to thermal cycles is also accounted. Then, thermal cycle tests on four fine-grained soils (natural Boom clay, Geneva clay, Bonny silt, and reconstituted Pontida clay) under different OCRs and stresses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well describe both strain accumulation phenomenon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buildup of fine-grained soils under the effect of thermal cycles.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Al2O3含量较高,全碱(Alk)含量较低,Na2OK2O,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1,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弱负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Nb/La和Rb/Nb比值较低,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闪长岩Ca O/Na2O比值较高(2.32~2.64),结合源岩判别图解综合推断其源于变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全岩Zr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初始岩浆温度7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压力1.5 Ga,源岩部分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 Ma,代表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晚二叠世末期宗务隆洋壳向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变玄武岩在相对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4.
5.
井外爆炸点源激发井孔声波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井外爆炸点源激发的声波场与井孔的相互作用模拟井间地震的物理过程,推导了全频域井孔内外声波场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震源主频、不同源距(震源到井轴的径向距离)和软硬地层进行了井内声场的全波模拟与频率-相速度分析。结果表明:井外爆炸点源激发井孔内外的声场等效于无穷多级声场迭加的结果;震源靠近井壁时的频率-相速度图与震源在井内时相似;震源的主频越高、源距和接收器离井轴的径向距离越大、地层越硬,则顾及的多级声场的项数就要越多;震源主频越低、源距越小,井中激发的斯通利波则越强。  相似文献   
6.
面向专业应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近年来地理信息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例,系统探讨了专业型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设计思路、架构选型和服务接口设计等关键内容。研究期望为各类专业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的《全国土壤碳储量及各类元素(氧化物)储量实测计算暂行要求》,以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单元(4 km2)为计算单位,对哈尔滨-绥化地区表层土壤(0~20 cm)氮储量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氮储量、氮密度的差异,研究了20年来土壤氮储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氮储量略微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对土壤的固氮效果显著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流域河川径流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青海湖流域的布哈河为例,采用变差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对青海湖流域内径流量、降水量在年代、年际、季节等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河川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效应。结果显示,河川径流年内主要集中在6—10月,特别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特别是7月;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极大的相关性(r=0.746>0.443=α0.001(47)),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动、静组合加载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化的机制,在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上对用石膏制作的深部洞室模型进行了动、静组合加载试验。为进一步分析动、静组合加载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层断裂化的力学本质,将动、静组合加载下深部巷道围岩近似视为若干个二维动、静组合加载试样的组合体,并用红砂岩试样进行了二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巷道轴向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且大于一定值时,围岩会发生分层断裂现象;巷道轴向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且与外部扰动应力叠加达到一定值时,围岩也会发生分层断裂现象;巷道直径越大,在相同的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更易发生分层断裂现象;相同直径的巷道,在不同的动、静组合加载作用下,巷道围岩分层断裂化程度不同,动、静组合应力叠加值越大,分层断裂化程度越严重;应力状态对试样裂纹扩展及分布方向起着主导作用,试样破裂面一般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在最小主应力面内),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深部巷道围岩存在形成破裂圈的应力状态,这样的应力状态可诱发巷道围岩分区破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玉军 《岩土力学》2009,30(7):2126-2132
将所建立的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及开发的有限元程序,由二维分析拓展到三维分析,并从方法论研究的角度,以一个简单的核废物地质处置模型为算例,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近场的温度、饱和度、核素浓度、孔隙水压力、位移、正应力、流速等的分布与变化,认为计算结果符合规律,得出了若干结论:为了精确地模拟放射性核素迁移,就必须将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和核素浓度场进行耦合分析;核废物埋存若干年后将在处置孔壁附近产生较高的压应力;缓冲层内各点的核素浓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要比温度和饱和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