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油气藏众多,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原油类型及其来源长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在准噶尔盆地不同时代烃源岩生成原油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与主要油源判识指标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将该区域原油分为五类,其中三类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湖相烃源岩,另外两类为混合原油,分别为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的生物降解稠油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油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白垩系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北部春风油田稠油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侧- 红车断裂带西侧新近系沙湾组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中部春光油田白垩系—古近系油藏稠油为二叠系来源稠油和侏罗系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稠油为二叠系来源稠油与新近系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车排子凸起西部石炭系—古近系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而新近系沙湾组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地区油气藏成藏研究及区域油气勘探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气藏属于浅层常规—致密砂岩次生气藏,其形成机制不同于下伏须家河组储层的致密砂岩气。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天然气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及部分受到调整和改造的须家河组原生气藏,经长距离运移后在蓬莱镇组圈闭中聚集成藏。气层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以煤型气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内蓬莱镇组共经历3期热流体活动,前两期分别为液态烃充注及气液混合烃充注,但并未形成规模油藏;第3期为大规模天然气充注,对应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早期(78~34Ma)。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窗口及生储盖组合特征,确定了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及成藏特征:蓬莱镇组下部储层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已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喜山运动时期,下伏须家河组气藏受到调整和改造,早期发育的深大断裂得以扩展,大量深部气源沿断层向上运移至蓬莱镇组中上部,形成了浅层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3.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其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通过 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中生界原油的油源。结果表明:根据 8β(H)-补身烷和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可划分为I,II,III类。第I类原油 8β(H)-补身烷含量高,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低,来自 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 7 油页岩 (A1 类),第II类原油 8β(H)-补身烷含量较高,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中等,来自深湖—半深 湖沉积相带的长 7 暗色泥岩 (A2 类),第III类原油 8β(H)-补身烷含量低,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高,来自半深湖沉积相带的 长 7 暗色泥岩 (A3 类),由于采集样品数量限制,第III类原油不排除来自长 8 或长 9 暗色泥岩 (A3 类) 的可能,目前发现的原油 主要是第I类,即各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是由长 7 油页岩提供的,它是鄂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沙四段为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深层的主要产油层,目前关于沙四段原油的油源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部分原油、含油砂岩和烃源岩样品抽提物中饱和烃和芳香烃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对沙四段油层的油源贡献问题。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深层沙四段原油可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原油与第二类原油在地球化学 特征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其中第一类原油来源于沙四段膏盐层段的暗色泥岩夹层,第二类原油来源于沙四段盐层下部或沙三段的暗色泥岩,第三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推测为沙三段与沙四段烃源岩的混合来源。3类原油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准噶尔盆地中部Ⅲ区块的3类原油或油砂样品抽提物饱和烃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饱和烃中甾烷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成因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3类原油的甾烷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27规则甾烷相对丰度明显低于C28、C29;C27、C28、C29异构体αββ型相对丰度明显高于ααα型(C28αββ(20S)或C29αββ(20R)丰度最高);但这3类原油的成因是不一致的,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热演化、生物降解、运移分馏以及古环境或岩性4个方面,其中第1、3类原油主要以热演化作用与运移作用为主,第1类原油还可能受到古环境或岩性影响,两者均不受生物降解的影响,第2类原油则受到热演化、运移作用及生物降解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物降解程度有所差异,沿构造带从南到北,同一油层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增强,比如位于构造北部(构造部位相对较高)的永1井、永3井侏罗系原油25-降藿烷丰度较高,表明生物降解比较明显,而位于南部(构造低部位)的永6井白垩系和侏罗系油层中的原油均无明显的生物降解现象;同一口井随深度增大生物降解作用将弱,如永2井浅部白垩系油层的原油降解较严重,而深部西山窑组的原油降解作用则不明显.根据原油生物降解的特征,结合车-莫古隆起调整对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影响,讨论了原油生物降解差异分布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物降解程度有所差异,沿构造带从南到北,同一油层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增强,比如位于构造北部(构造部位相对较高)的永1井、永3井侏罗系原油25-降藿烷丰度较高,表明生物降解比较明显,而位于南部(构造低部位)的永6井白垩系和侏罗系油层中的原油均无明显的生物降解现象;同一口井随深度增大生物降解作用将弱,如永2井浅部白垩系油层的原油降解较严重,而深部西山窑组的原油降解作用则不明显.根据原油生物降解的特征,结合车-莫古隆起调整对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影响,讨论了原油生物降解差异分布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气包裹体的特征和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结合烃源岩生烃史和地层埋藏史,分析了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断阶带具代表性的油气藏的成藏期次。断阶带内油气富集程度较高,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断阶带油层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油源岩为古近系阜宁组二段和(或)泰州组的油藏具有2期油气充注的特点,如祝庄油田D34井阜宁组三段油层第一期充注的时间为26-21Ma,第二期开始充注的时间约为12Ma;草舍油田中-南断块S198井阜宁组三段油层第一期充注为14-8Ma,第二期为5-2Ma;草舍油田北断块S120井三垛组一段油藏第一期充注时间为17-4Ma,第二期无法找到对应的成藏时间。而油源岩为阜宁组四段的油藏为一期充注,如角墩子油田S228井三垛组一段、戴南组一段油层开始充注的时间约为14Ma.一直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9.
油藏地球化学原理及其在油气勘探与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油藏地球化学基础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油气藏内流体非均质性成因、烃充注成藏及混合作用模式、储层内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油藏内烃的地球化学变化等,阐述了烃族群划分及其地球化学意义。结合实例介绍了油藏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油藏评价与油田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应用领域与研究现状。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烃运移方向的地球化学研究、烃成藏时间及期次的确定、古油水界面的判别等;在油藏评价和油田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有油藏流体的连通性和分隔性研究、混合开采油藏单层产能贡献研究以及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等。  相似文献   
10.
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判断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储层样品中有机抽提的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合油层物性,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编制织识别油、水,干层的图版,提出判别油、水、干层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确定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并运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主要油层分布段的油、水、干层进行判别。根据试油资料验证表明,地球化学判断结果比传统的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判断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