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OGA(热带海域及全球大气变动国际共同研究)计划是一项详细调查热带海域海况的变动对全球气象有何影响的研究计划。此计划预定从1985年1月起的10年间的实施。 在TOGA计划中,最重要的是收集热带海域海上气象资料。因此,为了有效、准确地收集热带海域船舶气象资料、协助TOGA计划顺利进行,在1987年 6月召开的第39次WMO执行理事会上决定实施资料收集计划,即TOGA海洋气候资料收集计划。从1988年1月1日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2.
每次火山喷发都会导致降温,全球性降温0.05℃,地区性降温0.2℃,并且会持续到第二年,其后逐渐平息。但是,除此以外,数年后仍存有影响。这并不就是直接的阳伞效应,而是由于气候系统中有自我调节机制,此机制因火山喷发而受刺激,引起变动,从而持续发生影响。另外,在火山活动的变动中,有70年左右的周期性,在气温长周期变动中也有这种反映。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静止卫星“葵花”与美国、欧洲宇宙机关(ESA)、印度已发射运用的静止卫星共同监视全球气象状况。除印度的静止卫星外,其它国家的均能自动收集海洋气象浮标式自动气象站、船舶、飞机等所观测的气象资料。向静止卫星通报气象资料的船舶等被称为“通报局”(DCP)。从通报局对卫星分配402MHZ等频率,并使用无定向天线,即可发送气象资料。 日本气象厅已在1988年度在所有的海洋气象观测船上配备上了运用DCP把观测船所观测到的气象及海洋资料向气象厅通报的“船用气象电报自动发送装置”。此装置由无定向天线、发送部和资料处理部三部分构成。资料处理部是由以个人用计算机为基座的CPU、表示已输入的气象资料和电文的CRP、用于输入气象资料的键盘三部分构成。船用气象电报自动发送装置的特长是,写成气象电报的气象资料极为简单,任何人都会输入。资料输入后,从气象电报的写成到发报均可自动工作。因此,通讯人员不需要值班,连夜间也可自动通报气象电报。 船舶气象通报对提高气象预报精度以及延长预报期间极为重要。但近几年来由于海运情况的变化,船舶气象通报逐渐减少,日本气象厅迫切希望船舶今后也能协力合作。除气象厅自己的气象观测船外,所属日本邮船以及大阪商船三井船舶的某些船舶也按装着船用气象  相似文献   
4.
IGOSS(全世界海洋情报服务系统)计划是IOC是(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在1967年的第5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IGOSS的目标是在地球规模内即时收集、交换海水温度和洋流等海洋环境资料,同时把观测资料以及以其为基础作成的海况分析图和预测图迅速提供给利用者。此计划由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IOC与WMO(世界气象机关)联合推进。 与IGOSS计划有业务关联的国际计划有以下6个: 1. GLOSS(全球海面水位观测系统) 在1985年的第13次IOC全体会议上通过的把ISLPP(IGOSS海面水位监视试验项目)所进行的海面水位区域监视向全世界扩大的计划。目标是收集约250处月平均海面水位资料并监视其各个月份的变化。 2.IODE(国际海洋资料交换) 在1961年的IOC第1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以国际间变换、管理、提供海洋资料为目的的计划。由设在各个国家的国内海洋资料中心(NODC)、华盛顿以及莫斯科世界海洋资料中心(WODC)、负责向特定海域及IODE计划收集、管理、提供资料的日本国立海洋资料中心(RNODC)构成。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可预测性是模型应用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而模型稳定性则是模型可预测性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降维理论的方法,用于研究质量守恒的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NPZD)这类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研究结果显示,NPZD模型的非奇异平衡点是稳定的,而当模型参数在临界值附近变动时可能会发生Hopf分岔。同时,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降维理论的方法能够从理论上有效分析质量守恒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和Hopf分岔。  相似文献   
6.
当前洪水风险分析按照典型设计标准洪水进行计算的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防洪管理需要,为了提高洪水风险分析的实时性以及适应洪水演进的动态性,设计了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分析框架。在本框架中,先采用一维和二维动态耦合水动力学数值方法耦合溃堤模型,然后在樵桑联围防洪保护区建立洪水演进模拟模型,通过灵活处理模型计算边界条件以及动态设置溃堤功能,计算不同设计标准洪水发生时,堤防出现单一溃口或者组合溃口后保护区内洪水演进过程。按照上述框架开发了樵桑联围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图编制与管理应用系统,并利用历史洪水资料开展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008-06洪水马口站、三水站、大熬站、甘竹(一)站的实测最高水位和模型计算最高水位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10、0.10、0.09、0.04 m,均满足洪水模拟精度要求。利用模型计算了西江发生200年一遇的洪水情况下,江根堤防出现溃口后的洪水流量及溃口内外洪水水位变化过程,模拟溃口宽度168 m,最大溃口洪水流量达到5 190 m3,分析了堤防溃决后3、6和24 h洪水漫延导致村落淹没情况,结果表明其满足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